古建筑屋脊曲線那么美,是怎么設計出來的?
中國古建筑別具一格的方法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席位,它的存在極大的影響了東亞建筑的發展方向,自漢以來,中國建筑設計思想就相繼傳到了越南、泰國和日韓等地,其園林設計思想更是促進了西方洛可可建筑的誕生,今天世界很多地方的古建筑上都能見到中國傳統建筑的設計思想,若論中西古建筑的差異,用“曲”與“直”來形容這種差異是最直觀的(但實際并不客觀),“曲”代表著一種循環、融洽的思想,“直”代表著剛正、對立的思想,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古建的屋頂,也許能體會到古人在設計古建時的“天人合一”思想,在選用建筑材料時的一種“輪回”思想,那么古建筑的屋頂究竟具有怎樣的美呢?
從建筑學角度看,一般建筑有四個立面,即前后左右,而對中國古建而言,還有一種特殊的立面——屋頂,屋頂被稱為中國古建筑的第五立面,其特殊的造型與結構,使之單看時能體現出獨特的美,若成片的古建筑群存在,第五立面屋頂更能凸顯出亞洲傳統聚住區的震撼的美。古建筑的屋頂曲線針對不同的屋頂有不同的條數,由屋脊(包括正脊和四條垂脊)、屋檐和屋角構成,且不同體量的建筑其彎曲的程度也不同,就屋脊而言,它是由“舉折”這個思想設計出來的。
什么是舉折?古建當中,舉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進深與屋面材料而定。宋稱舉折,從《營造法式》對于舉折大意來看,所謂舉折是指,木構架相鄰兩檁中的垂直距離除以對應步架長度所得的系數。它的作用,使屋面呈一條凹形優美的曲線。越往上越陡,利于排水和采光。舉即屋架的高度,按建筑進深和屋面材料而定;折即因屋架個檁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所以屋面橫斷面坡度由若干折線所組成。所謂舉折之意,即定屋頂坡度及屋蓋曲面線之方法也。求此曲面線,謂之定側樣。其坡度最緩和者,如兩椽小屋,為二與一比之坡度,最陡峻者如殿閣,為三與二比之坡度,其余廳堂廊屋等各有差,謂之舉高。其曲線則按每榑中線,自上每縫減去舉高之十分之一,次縫減二十分之一等等。愈低而減愈少,然后聯綴以成屋頂斷面之曲線,謂之折屋。這種古建中的舉折作用與好處是很多方面的。其一,它有利于快速排水,在雨天減輕房屋承重與布瓦吃水;其二,雨水由急到緩經屋檐向外飄出,不至于垂直濺落打濕墻體,起到對墻腳基礎的保護;其三,舉折造型給予原本僵直的屋坡以靈動,造就“如翼斯飛”的飛檐美觀效果。總之,古建中的這一舉折做法,無論從藝術上還是功能上都是歷史工匠們的智慧結晶,且得到朝庭認可,繼而以法律形式規定為官方設計標準。
由物及人,到了今天我們可以從古建中這一有利于更快落水的舉折理論中,悟出最快曲線對人生實現價值目標的借鑒作用。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建圈子
新中式圈 2019-11-15
圈主: 帖子:132園林景觀圈 2019-11-15
圈主:cdr 帖子:106找泥工水電工 2019-11-15
圈主: 帖子:33找木工安裝工 2019-11-15
圈主: 帖子:33裝飾裝修圈 2019-11-15
圈主: 帖子: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