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宴席上四個飲食習慣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19-12-25 09:57 回復:0 關注量:521

  中國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差異

  中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

  現在的中國域內,大致形成了東北飲食文化區、京津飲食文化區、黃河中游飲食文化區、黃河下游飲食文化區、長江中游飲食文化區、長江下游飲食文化區、中北飲食文化區、西北飲食文化區、西南飲食文化區、東南飲食文化區、青藏高原飲食文化區、素食文化區。

  一、中國飲食文化三字經

  涮北京、包天津、甜上海、燙重慶、鮮廣東、麻四川、辣湖南、美云南、酸貴州、酥西藏、奶內蒙、葷青海、壯寧夏、醋山西、泡陜西、蔥山東、拉甘肅、燉東北、稀河南、烙河北、罐江西、餿湖北、汃福建、爽江蘇、濃浙江、香安徽、嫩廣西、淡海南、烤新疆。

  二、我國八大菜系的特點

  魯菜的特點:魯菜講究調味純正,內地以咸鮮為主,沿海以鮮咸為特色,具有鮮、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制,善于以蔥香調味。烹制海鮮有獨到之處。

  川菜的特點:以用料廣博、味道多樣、菜肴適應面廣而著稱。尤以麻辣、魚香、怪味等味型獨擅其長。烹調手法上擅長小炒、小煎、干燒、干煸。

  蘇菜的特點:用料廣泛,以江河湖海水鮮為主;刀工精細,烹調方法多樣,擅長燉、燜、煨、熏;追求本味,清鮮平和;菜品風格雅麗,形質均美。

  浙菜的特點:菜式小巧玲瓏,清俊逸秀,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運用香糟調味。常用烹調技法有30多種,注重煨、燜、燴、燉等。

  粵菜的特點:用料廣泛,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于變化。口味上以爽、脆、鮮、嫩為特色。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脆嫩不生,油而不膩。

  湘菜的特點:講究菜肴內涵的精當和外形的美觀,重視原料搭配,滋味互相滲透。湘菜調味尤重酸辣。烹飪技法:湘菜早在西漢初期就有羹、炙、膾、濯、熬、臘、濡、脯、菹等多種技藝,現在技藝更精湛的則是煨。

  閩菜的特點:烹飪原料以海鮮和山珍為主;刀工巧妙,一切服從于味;湯菜考究,變化無窮;烹調細膩,特別注意調味。

  徽菜的特點:清雅純樸、原汁原味、酥嫩香鮮、濃淡適宜,選料嚴謹、火工獨到、講究食補、注重本味、菜式多樣。烹飪技法:滑燒、清燉和生熏法。

  三、影響我國飲食文化的因素

  (一)地理環境、氣候物產等地域因素的影響

  例如,東南沿海地區,人們嗜食魚蝦,且尚生猛;而西北地區與海無緣,當地居民基本不吃海產魚蝦;中北地區,人們離不開牛羊奶酪;長江中下游地區則是“飯稻羹魚”、時鮮蔬果、精細點心、風味小炒。一般地域相鄰地區的飲食文化差異相對較小。當然這要以自然地理不出現巨大反差以至造成物修差異過大為限。例如,西藏高原毗;連四川盆地,但地理物修的不同是十分顯明的,以至飲食文化形成巨大的反差。

  (二)政治經濟與飲食科技因素的影響

  1、城市的區位往往很大程度的影響著該地的飲食文化,例如北京,自古為中國北主重鎮和著名都城,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文薈萃,各地著名風味和名廚高手云集京城,各民族的飲食風尚也在這里相互影響和融合。

  2、經濟的發展,對飲食文化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國的東北地區,在古代是一個以采集——漁獵和游牧文化為主的地區。然而隨著大批漢人的不斷徒入和墾殖、開發,中原農業文化漸漸普及于白山黑水之間,盡管其文化特征與中國傳統的農業文化不盡相同,目前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傳統的農業文化。其飲食文化呈現出獨特的地域特點。

  (三)民族、信仰與飲食習俗因素

  我國民族眾多,宗教信仰也不盡相同,這也很大程度的影響著我國的飲食文化。如回族不吃豬肉,而其他民族則以豬肉為主要肉食;蒙古、維吾爾和哈薩克等典型的游牧民族,其飲食具有鮮明的食肉飲奶的特點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