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碼頭號子”是上海市的傳統民歌,是黃浦江畔碼頭工人在集體勞動中喊唱的一種勞動歌謠,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近日,定海路街道攜手上海電力大學共同開展了一場“傳承之聲·港城之韻”——“上海港碼頭號子”非遺文化走進高校活動,讓國家級非遺“上海港碼頭號子”的聲音首次在高校內回響。
活動現場,來自定海路街道碼頭號子表演隊為在場師生獻上了一場非凡的視聽盛宴。每一位表演者嗓音嘹亮,動作陽剛瀟灑,引得臺下上電學子發出陣陣歡呼。其中一名學生聽了后表示,“感覺自己聽到了那個年代勞動人民的頑強生命力,真的很受鼓舞。”
表演結束后,定海路街道“上海碼頭號子”表演隊指導員兼領隊張寶根、碼頭號子國家級傳承人賈志虎的徒弟張旻杰、表演隊成員王福林三人來到臺前,與同學們分享碼頭號子的前世今生。
作為表演隊里的“年輕血液”,90年的張旻杰還記得第一次聽到碼頭號子時感受頗深。“我沒想到沒有歌譜和歌詞,還能唱得這么有力量。了解過后才知道這是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堅定了我想加入進來的決心。”
張旻杰坦言,雖說自己大學所學的是聲樂專業,但起初學習的過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好在經過不懈努力,他順利成為了團隊中的第一個“90后”。對于此次碼頭號子進校園的活動,張旻杰很是高興,他說,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年輕人深入了解非遺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認同感。
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上海港碼頭號子”,定海路街道通過對國家級傳承人開展訪談、教唱片拍攝、原聲重唱錄制等方式,收集保存“碼頭號子”的原聲材料和歷史材料。同時,積極尋找非遺繼承人,開展碼頭號子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展現非遺之美,挖掘對碼頭號子演唱感興趣的年輕人,不斷豐富非遺人才隊伍建設。
活動最后,碼頭號子表演隊的成員邀請大學生們上臺,系上腰帶、圍上汗巾,共同學習體驗碼頭號子。同學們紛紛表示,從簡單的合唱中就能感受到當時碼頭工人生活工作的不易和號子中所蘊含的強大生命力,在以后的生活中將繼續關注這一獨特的非遺文化。
定海路街道文化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以碼頭號子表演隊走進校園的形式,傳承學習非遺文化,實現了老中青三代人面對面的交流,讓上電師生更好地了解了“碼頭號子”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了青年人傳承非遺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