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來自中國民間傳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九表示極多,由于九又是貴數(shù),所以用來描述龍子。因此,“九子”并非指具體數(shù)量。
“龍生九子”的具體組成各有說法,較早的說法來自明朝李東陽所撰《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九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qiúniú]
有鱗角的黃色小龍,是龍與牛所生,喜愛音樂,酷愛彈琴,所以很多琴頭都用祂的造像。
老二睚眥[yázì]
是龍和豺的孩子,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嗜殺好斗,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刻鏤于刀環(huán)、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qiáng)大威力。
老三嘲風(fēng)[cháofēng]
是鳥的化身,平生好險,一般在殿或屋的房頂上,有震懾妖魔,驅(qū)災(zāi)除害的作用。
老四蒲牢[púláo]
傳說是龍和蟾蜍的孩子,有一個大嗓門,喜歡在海邊活動,但生性膽小,尤其怕鯨等大型動物,受驚后就會大聲不止。因此常在鐘上雕刻蒲牢,用刻畫有鯨形象的鐘槌撞擊。
老五狻猊[suānní]
通常為獅子模樣,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塑像。
老六赑屃[bìxì]
又名霸下,形象似龜,其背善于負(fù)重,多為石碑、石柱之底臺及墻頭裝飾,屬靈禽祥獸。
老七狴犴[bìàn]
形似老虎,并有威力,傳說其重義氣、好訴訟,能明辨是非、仗義執(zhí)言,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cè)立其形象。
老八負(fù)屃[fùxì]
傳言是龍和青龍所生,形態(tài)最似龍,平生喜好文學(xué),常盤繞在石碑頂部兩旁。
老九蚩吻[chīwěn]
擁有龍頭、魚身,擅長水性,且能噴水滅火,中式建筑屋頂兩端的裝飾性雕塑是其形象,有防火辟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