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熱播的宋朝劇《夢華錄》帶火了宋代點茶,劇中的“斗茶”“茶百戲”讓全網點燃茶文化大討論。讓我們一起夢回700多年前的宋代,一品極具風雅的宋代茶文化。
點茶是唐、宋代的一種沏茶方法。點茶是分茶的基礎,所以點茶法的起始不會晚于五代。點茶是古代沏茶方法之一。點茶,也常用來在斗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但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享受,能喚來無窮的回味。
宋代,中國的茶道發生了變化,點茶法成為時尚。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其實,點茶就是把茶瓶里燒好的水注入茶盞中。具體操作是:在點茶時,先用瓶煎水,對候湯要求與唐代是一樣的。而后將研細茶末放入茶盞,放入少許沸水,先調成膏。所謂調膏,就是視茶盞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盞,再注入瓶中沸水,將茶末調成濃膏狀,以粘稠為度。
宋代點茶的集大成之作是《大觀茶論》,作者是宋徽宗。“唐煎要去煮,加了些調料,所以失了茶之本味;明清泡又在宋代點茶之后,所以中國古茶道中最值得研究和推崇的其實是宋代點茶。”宋聯可表示。她很小就接觸到《大觀茶論》及宋代點茶。
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侶,下至商賈紳士、黎民百姓,無不以飲茶為時尚,飲茶之法以點茶為主。
點茶是兩宋飲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國古代茶藝的代表之一,已傳播到日本、韓國、朝鮮,它對日本抹茶道和高麗茶禮產生較大的影響。它的重現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等多重價值和意義,使得衰落700多年的古茶禮,通過后人對宋人留下大量史料和書畫作品的研究和梳理,仿制出宋代團餅茶,復制出宋代點茶茶器、宋人服飾和茶禮,推進了中華茶文化完整保存的進程。
點茶,是中國傳統沏茶方法之一,根據當前的考古、文獻資料來看,其出現時間不晚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兩宋(公元960年~1279年),明代泡茶法盛行后,點茶法式微,在中華大地幾近失傳。中國茶飲在宋代最為盛行,宋徽宗趙佶甚至御筆親書《大觀茶論》,此書成為關于宋代點茶最權威、影響力最大的一部著作,流傳后世。《大觀茶論》記載:“至治之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矣。”宋代,盛行點茶法,在社會各個階層中普及,茶不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飲茶的風俗也深入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到了宋代,中國的茶道發生了變化,點茶法成為時尚。和唐代的煮茶法不同,點茶法是將茶葉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點茶,也常用來在宋代斗茶時進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但也可以獨個自煎(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享受,能喚來無窮的回味。
點茶是兩宋飲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國古代茶藝的代表之一,已傳播到日本、韓國、朝鮮,它對日本抹茶道和高麗茶禮產生較大的影響。
宋代點茶怎么操作的
在中國茶藝史上,宋人的烹茶方式是獨一無二的,是歷史上的絕唱。漢唐人雖然也飲茶,但飲用的方式比較“粗暴”:將茶葉放入鍋里煮,并加入姜、蔥、茱萸、薄荷、鹽等佐料。著《茶經》的陸羽將這種煮出來的茶湯直接貶斥為“溝渠間棄水”。
元明時期形成、流傳至今的泡茶法,也過于樸實、簡易,難以發展成一套繁復的烹茶工藝。泡茶法所用的茶葉,叫做“散茶”,宋代市場上也有“散茶”,但不流行,而以“團茶”、“末茶”為主流。什么叫做“團茶”呢?即茶葉采摘下來之后,不是直接焙干待用,而是經過洗滌、蒸芽、壓片去膏、研末、拍茶、烘焙等一系列復雜的工序,制成茶餅,這就是“團茶”了;在制茶過程中,茶葉蒸而不研,則是“散茶”;研而不拍,則是“末茶”。
“團茶”制成之后,要用專門的茶焙籠存放起來。烹茶之時,從茶焙籠取出茶餅,用茶槌搗成小塊,再用茶磨或茶碾研成粉末,還要用羅合篩過,以確保茶末都是均勻的粉末狀。茶末研好之后,便可以沖茶了。先用茶釜將凈水燒開;隨后馬上調茶膏,每只茶盞舀一勺子茶末放入,注入少量開水,將其調成膏狀。然后,一邊沖入開水,一邊用茶筅擊拂,使水與茶末交融,并泛起茶沫。擊拂數次,一盞清香四溢的宋式熱茶就出爐了。這個烹茶的過程,宋人稱之為“點茶”。
需要提醒諸位的是,宋人即便用“散茶”烹茶,也不是拿茶葉直接沖泡,而是先研成茶末,調成茶膏,再入盞沖點。還是“點茶”的烹茶法。有詩為證——蘇轍《宋城宰韓秉文惠日鑄茶》:“君家日鑄山前住,冬后茶芽麥粒粗。磨轉春雷飛白雪,甌傾錫水散凝酥。”詩中的“麥粒粗”是指山鑄茶之狀,說明日鑄茶乃是散茶,“磨轉”則表明烹茶之時需要用茶磨將茶葉研磨成茶末。
點茶的過程既如此繁復,好茶的士大夫之家,當然必備一整套茶具,南宋人董真卿將這套常備的茶具繪成《茶具圖贊》,共有十二件,故又稱“十二先生”,還給它們分別起了人性化的名字:儲放茶團的茶焙籠叫“韋鴻臚”,用于搗碎茶團的茶槌叫“木待制”,磨茶的小石磨叫“石轉運”,研茶的茶碾叫“金法曹”,量水的瓢杓叫“胡員外”(因為一般用葫蘆做成),篩茶的羅合叫“羅樞密”,清掃茶末的茶帚叫“宗從事”,安放茶盞的木制盞托叫“漆雕密閣”,茶盞就叫“陶寶文”,裝開水的湯瓶叫“湯提點”,調沸茶湯的茶筅叫“竺副師”,最后用來清潔茶具的方巾叫做“司職方”。諸位,什么叫做“精致的生活”,這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