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避暑去哪里?海邊?恭喜你成為熱氣騰騰的“餃子”一枚。熱門景區?到底是度假啊?還是受罪啊?近兩年隨著文化旅游的升溫,原本冷冷清清、門可羅雀的博物館也被暑假大軍攻陷了。

報告長官,前線傳來消息,上博大英展參觀需排隊3個小時,許多小伙伴已“陣亡”,請求支援!請求支援!為了大家能開心地消夏避暑,又能躲過暑假大軍的“碾壓”,小編前思后想、左思右想、絞盡腦汁、搜腸刮肚、窮思竭想......終于想到了一個好去處:
古墓博物館
地下數十米的位置,完全避開天上的“烈日”,在墓穴中穿梭,可以滿滿地過一把考古癮,再加上古墓自帶的陰森氣氛與克制不住的自我暗示,絕對讓你清涼一“嚇”!
浙江:印山越國王陵
推薦理由:葬式獨特的“江南第一大墓”


1996年春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的專家和當地的文保專家在印山探查時,發現了大量的青膏泥、木炭、槨木碎片和明顯的盜墓痕跡。沿著盜洞下到15米深的洞內進行考察時,發現了厚達13米的人工夯土層,堆積1米、質地細密堅實的木炭層和豎立狀設置的巨木。就此印山大墓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印山王陵是越王勾踐的父親允常的王陵。整個墓室由巨型大木架設而成,中間放置著一個由巨型圓木制成的獨木棺。葬具、形制非常獨特,極具南方特色。

為了防潮,墓室外包裹了140多層樹皮,樹皮外還鋪了厚厚的木炭層。正是這些層層“屏障”,才使這座獨木巨棺歷時約2500年基本完整地保留下來。可惜大墓數次被盜,越王允常的遺體和諸多陪葬品已遭洗劫一空。
雖然這座大墓沒有陰涼的地宮,但是特殊的墓葬結構非常值得一看哦。
地址:浙江省紹興市蘭亭鎮境內
小貼士:明代徐渭墓在印山王陵西北側,可順便參觀。
四川:永陵博物館(王建墓)
推薦理由:唯一在地面建地宮的皇陵


永陵博物館(王建墓)是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國開國皇帝王建(847─918年)的陵墓。王建本是河南舞陽縣人,早年為唐朝將領。公元907年唐朝滅亡,王建遂占據成都稱帝,國號大蜀,歷史上稱前蜀。王建墓冢封土為圓形。當地老百姓一直誤傳是諸葛亮的撫琴臺,并因此而成為當地的地名,直到1942年發掘時才確知是王建的陵墓。


這是迄今所知中國古代帝王陵中唯一在地面建地宮的陵墓。雖然墓被盜,但幸好墓葬結構沒有被破壞。王建棺槨放置在墓室中間,棺床東、南、西三面刻有十二力士雕像,他們抬扶著棺座,造型奇特,無一雷同。棺座東、南、西三面的24個舞伎浮雕以不同姿態翩翩起舞,這也是目前全國發掘出唯一完整的唐朝宮廷樂隊形象。

墓道盡頭被封死,燈光把王建的石像的陰影打在墓墻上,猶如一個端坐的人。雖然是建在地面上的陵墓,但是要是毫無防備看見這一幕,還是會覺得從背后莫名升起一股涼意。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撫琴東路5號
貴州:楊粲墓博物館
推薦理由:西南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宋代雕刻博物館


播州楊氏自唐末至明萬歷年間,統治播州(今貴州遵義)長達755年,是西南地區著名大土司。楊粲為第十三代,南宋嘉泰初年襲播州安撫使職。

楊粲墓為夫妻合葬墓,墓室用白砂巖條石砌筑,石質潔白,分左右兩個墓室,左右相通又均有前室后室。這種夫妻并列完全平等的古墓比較少見。小編推測可能是楊夫人家世背景顯赫,所以地位較高;又或者夫妻感情深厚,所以平起平坐。


由于早年被盜,楊粲墓隨葬物所剩無幾,但每一個墓室均布滿精美雕刻,使這里成為西南極具代表性的宋代雕刻博物館。守衛棺槨的高浮雕武士和盤龍柱令人印象尤其深刻。
地址:貴州遵義龍坪區永安鄉紅花崗區深溪鎮坪橋村皇墳嘴
廣東: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推薦理由: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陪葬品最豐富的大墓


這座墓于1983年6月被發現,墓主是西漢南越國的第二代南越王趙眜,考古發掘完畢后在原地建立了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雖然墓室總體面積不大,但是建造難度和等級極高,這個墓葬是將象崗山挖空,以山為陵而建的,整個墓就在山腹中,直到建筑工人將山頂部鏟平了才被發現,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使得南越王墓避開了盜墓賊的侵擾。



▲墓中出土的絲縷玉衣
墓室地宮經過修整后對游客開放,墓中的隨葬品已轉移到展廳中,空空的墓室
雖然“重見天日”多時,但莫名覺得仍帶有地下的腐敗氣息,個子高的游客必須要彎著腰參觀,畢竟墓室不是為生人修建。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867號
陜西: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
推薦理由:大唐皇家等級的奢華

▲乾陵
作為乾陵的陪葬墓,三位墓主都是武則天政治斗爭下的犧牲品。不過生前受罪,死后富貴,作為皇室成員,三位死后受到追封,墓葬的等級比較高,陪葬品數量多。可惜這樣的厚葬卻引來了盜墓賊的覬覦,三座墓葬均被盜,懿德太子墓中還留下了一個打了一半的盜洞。

▲懿德太子墓墓道
墓室現全部開放參觀。墓室深約17米,一條長斜坡墓道可以直通墓室,兩側墻面繪制了精美的壁畫(原畫已經被連同墻體切割下來保存在陜歷博了,現在看到的是按原畫1:1臨摹上去的)。雖然墓中的陪葬品已清空,另外放置,但是葬著墓主的石槨仍停放著后墓室中。

▲永泰公主墓墓室

▲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
室外烈日當頭,進入墓室仍感到寒意森森。當順著墓道艱難走出時,總有種“逃出生天”的既視感。
不過因為這是大熱景點,游客很多,所以恐怖感體驗可能比較低。雖然有網友反映,當走在隊伍最后的時候,還是有點怕怕...
地址:陜西省咸陽市乾縣
小貼士:三座墓的墓葬形制基本相同,可選擇性參觀
甘肅:嘉峪關新城魏晉磚壁畫博物館
推薦理由:色彩鮮艷、畫風精妙的魏晉歷史畫卷


嘉峪關市區東約18公里的新城鎮分布著魏晉時期的墓葬一千余座,素有“地下畫廊”之稱。1972年~1979年期間,先后發掘了18座墓葬,其中8座是彩繪磚壁畫墓,五號墓已經整體搬遷到甘肅省博物館。目前6號和7號墓室正式對外開放。(7號墓只對研究者開放)
6號墓是西晉的官宦墓葬。墓室是用干磚壘砌,大部分的磚與磚之間都沒有任何粘合劑。古人“視死如生”,墓室象征墓主人生活的宅院,分前室、中室和后室。前、中室以磚砌出閥門、突檐等多層樓閣式建筑;兩側耳室表示牛羊圈、車廡、炊房和倉舍;后室為主人的“寢室”,發掘較好保存的兩幅棺材和尸體。

而畫磚就分布在墓室四周,畫風古樸有趣,多為一磚一畫,有的如連環畫形式,內容豐富。許多畫盡管寥寥數筆,畫得很簡單,卻反映得很深刻,很準確。每幅都是當時真實生活的寫照。

雖經1600多年的歷史,卻依然保持原樣,令人稱奇。專家們發現,原來在中室頂部有一小洞,一條鋼絲自上垂下,原為懸掛油燈之用。掘墓人在封墓前先點上油燈,再砌以七層磚封死,油燈燃燒盡墓中氧氣后,使墓穴自然形成真空狀態,以至于壁畫和古物未被氧化,得以完好保存。
地址:甘肅省嘉峪關市新城鄉中溝村(城區18公里外)
小貼士:墓中禁止拍照,進墓道前必須存包
江蘇:徐州龜山漢墓
推薦理由:西漢第二高等級的崖洞墓葬


龜山漢墓是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墓葬等級僅次于帝陵。墓葬開口處于龜山西側,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幾乎掏空了整個山體。
楚王墓在南,夫人墓在北,中間有墓道相連,共有15間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臥室、客廳、馬廄、廚房一應俱全,井然有序,宛如一座地下宮殿。


南北甬道中各放置了26塊重達6-7噸的塞石封堵,空隙處連一枚硬幣都插不進去。可惜這樣的設置依然沒能躲過盜墓賊的“黑手”(憤怒的小編:萬惡的盜墓賊!)

有趣的是,楚王棺室北面墻上清楚地顯示著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著漢服,峨冠博帶,作拱手迎賓狀,被稱為“楚王迎賓”。令人費解的是,這一現象是在墓室正式開放后逐漸形成的,而影子外卻沒有任何滲水痕跡。這一現象至今無人能解。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襄王路
河南: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
原名:洛陽古墓博物館
推薦理由:半部中國史的古墓,讓你一次看個夠


古人云:“生居蘇杭,死葬北邙”。洛陽北郊的邙山水深土厚,是歷代墓葬的風水寶地。在面積700多平方公里的邙山地區,冢連冢,墓壓墓,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古墓博物館。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從地下整體搬遷兩漢至宋25座典型古墓,從墓頂、墻壁、地磚到棺木全是原件,力圖讓游客體會到最真實的地下世界。


▲景陵墓室
潮濕陰冷的環境、低矮彎曲的甬道、忽明忽暗的聲控燈,配著講解員幽幽的解說詞:“這是一座家族墓,埋葬了一家七口......”直教人心跳加速、背脊發涼,恨不得拔腿就跑。


▲北宋宋四郎壁畫墓
位于墓門上部正中的銘磚上刻有“宋四郎家外宅墳,新安縣里郭午居住”字樣。相當于現在的門牌編號,墓主的后人可以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按此地址寄些香燭紙錢。

▲宋墓中的《婦人啟門圖》
婦人半倚門扉,小心察看,暗示門后有庭院、房屋,寓意主人家大業大,殷實富有。洛陽古墓博物館。
小編友情提醒:膽小者務必結伴同行、結伴同行、結伴同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話說現在許多博物館都開放夜游了,有點期待晚上去參觀這個博物館會是什么感覺?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機場路45號
小貼士:如果夏季去游覽,最好在下墓道前,披件外衣,以免著涼。
考古不等于盜墓,考古不等于盜墓,考古不等于盜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兩者的關系就如同開鎖匠和入室劫匪一樣,由于目的和動機的不同,有著本質的區別。
受盜墓題材作品的影響,許多人對地下世界充滿了好奇,甚至對盜墓賊有一種莫名的崇拜。《盜墓筆記》、《鬼吹燈》中描述的盜墓冒險確實很精彩刺激,但是小說僅僅是小說,現實生活中沒有身懷絕技、飛檐走壁的“張起靈“,只有晝伏夜出、灰頭土臉的土夫子。因為他們的私心,無數古墓被毀、墓主人身份成為不解之謎、珍貴文物流失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