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宜賓市博物院協辦的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中國古代釀酒技術的價值挖掘與展示研究”之“考古五糧液”項目在酒都宜賓正式啟動。
啟動儀式現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研項目組團隊,專家組成員王子今、王仁湘、孫華、李華瑞、魏學峰等文博界知名專家學者,宜賓市博物院領導,宜賓酒企代表等近百人出席啟動儀式。
該項目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實施國家科技部、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價值挖掘與展示”項目,即“中國古代釀酒技術的價值挖掘與展示研究”的延續,是探索中國白酒發展史提供科學詳實的考古資料,構建中國釀酒文化譜系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向世界實證中華酒文明進程的重大課題。
宜賓現存不同時期的古窖、古遺址,以及與釀酒有關的糧倉、作坊、水井等遺跡、遺物,為研究中國酒文化的產生、發展、成熟、繁榮提供了翔實的史料和實物依據。
啟動儀式前,各界來賓共同參觀了目前國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長發升”“利川永”等古酒坊。
專家參觀窖池
啟動儀式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就“考古五糧液”科研項目作了詳盡介紹。他表示,“考古五糧液”項目是貫徹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振興川酒,再創輝煌”重要指示的重要舉措,也是近10年來省考古院開展酒業遺存考古工作范圍最廣、涉及學科最多、研究深度最大的科研項目。通過該項目的深入探索,預計將實現以下目標:
第一,深度探索宜賓古老的釀酒歷史和古酒坊、古窖池的歷史脈絡,溯源古窖池起源年代和現存老窖池的準確數量及分布,從而展現中國白酒的文化自信,打造國家和世界白酒名片。
第二,在考古方面,力圖樹立古窖池考古的世界規范,建立同類研究的世界標準,從行業標準上助力中國工業遺產的保護和推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第三,深入挖掘宜賓酒文化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第四,溯源中華酒文明創造歷程,深化白酒文化符號,全方位體現中國酒文化悠久的歷史傳承,彰顯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和創造力,增強民族認同感,堅定中華文化自信。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致辭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孫華,以《具有世界遺產潛質的中國白酒老作坊》為題進行發言。他表示,中國的白酒工業遺產,也就是白酒老作坊,它是包括了窖池、廠房、儲存空間,及沿街店面等一系列遺產的綜合體,這是一種復合遺產,兼具了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雙重屬性。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
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孫華作主題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王子今,以《考古五糧液與中國酒文明發展》為題進行發言。他表示,中國白酒的代表“五糧液”象征著厚重傳統,象征著古遠醇香,也體現了農耕文明和酒文明的關系。酒不僅直接關聯著農業生產的豐收和飲食生活的美滿,同時也作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我們文明起點的歷史光榮和漫長未曾間斷的文明進程的悠久記憶。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王子今作主題發言
五糧液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朱忠玉表示將全力配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五糧液”科研項目。
五糧液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朱忠玉發言
啟動儀式最后,各界嘉賓共同推開“歷史大門”,開啟了該項目的“探尋之旅”。
嘉賓共同開啟“歷史大門”
考古五糧液科研項目是探尋宜賓酒史與溯源酒文明進程之旅,更開啟了一場中華酒史的尋根之旅。在鐘靈毓秀的巴蜀大地上,跟隨考古勘探的步伐,領略宜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所蘊藏的寶貴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