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完全可以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的源發性、完整性和不間斷性。”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磊近日在接受采訪時作出如上論斷。
王磊介紹說,近幾年,山東不斷開展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研究,考古工作涵蓋了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夏商周時期、漢代、魏晉、唐宋、元明清等各個階段。“山東擁有完備的文化發展譜系,一些重要的考古發掘不斷填補山東古代歷史空白,也力證了中華文明鏈條的不間斷性,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提供實證。”
近期,山東省政府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該省將實施焦家遺址、崗上遺址、城子崖遺址等考古項目,完善史前文化譜系,到2025年完成海岱地區古代文明化進程研究等“考古中國”課題階段目標,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山東完成考古調查、勘探工作637項,調查線路近6400公里,考古勘探面積0.7億平方米,考古發掘面積25.7萬平方米。章丘焦家遺址考古項目入選國家文物局2017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省入選累計達到19次、項目22項,組織大遺址考古發掘項目52個,620處文物保護單位已經列入旅游景區。
王磊表示,山東將在弘揚中華文明中擔起新使命,切實加強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和闡釋,揭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具體包括,實施一批考古課題研究,組織海岱地區古代文明化進程研究、齊魯文化考古學研究等“考古中國”課題;積極爭創“泰山-曲阜”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努力打造國家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著力抓好文物保護利用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夯實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基礎,繼續為實證中華文明起源作出山東貢獻。
王磊說,山東將在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上體現新擔當,積極開展齊魯優秀文化挖掘闡發、保護傳承,抓實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一批研究闡釋重點課題,推進一批保護利用重大項目。
此外,山東還要在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傳播上展現新作為。據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王廷琦介紹,近年來,山東搭建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等重大文化平臺,創作《孔子》《沂蒙山》等多部優秀傳統文化精品劇目,推出文旅融合精品線路。“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做好儒學文化研究闡發,著力實施齊魯文化藝術精品創作工程,并聚焦山水圣人、紅色文化、生態康養、仙境海岸等優勢,擦亮‘好客山東’品牌,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各處室相關負責人也紛紛表示,將自覺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好文物考古、傳統文化研究闡釋工作,緊密結合山東實際,在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上展現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