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人陶谷撰著的《清異錄》,是他雜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寫的一部隨筆集。書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個門類,共有648條有關(guān)內(nèi)容。其中和飲食有關(guān)的果、蔬、禽、獸、魚、酒、茗、饌八個門類,共238條,占全書三分之一。
文字具有消遣取樂的幽默風格,從多方面反映了豐富的飲食文化史。書中記載隋代的《謝諷食經(jīng)》、唐代韋巨源的《燒尾食單》,是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隋唐兩代宮廷與官府筵席唯一較為齊全的食單。
其他如:果、菜、禽、獸、魚等烹飪原料,有的寫其營養(yǎng)價值,有的談到烹調(diào)技法,都是研究烹飪技術(shù)發(fā)展的可貴資料。
典型菜譜:《燒尾食單》
“燒尾宴”的品種有飯、粥、點心、脯、醬、菜肴、羹湯等等。這些飯點菜肴采用米、面粉、牛奶、酥油、蜂蜜、蔬菜、魚、蝦、蟹、雞、鴨、鵝、牛、羊、鹿、熊、兔、鶴等原料制作,取名華麗,制法不同,風味多樣。
如面點有“單籠金乳酥”、“曼陀樣夾餅”、“巨勝奴”(酥蜜寒具)、“貴妃紅”(加味紅酥)、“婆羅門輕高面”(籠蒸)、“生進二十四氣餛飩”(花形、餡料各異)、“見風消”(油浴餅)、“水晶龍鳳糕”、“漢宮棋”、“天花”、“素蒸音聲部”、“生進鴨花湯餅”等等,菜肴則有“白龍”(治鱖肉)、“乳釀魚”、“蔥醋雞”(入籠)、“吳興連帶”、“八仙盤”(剔鵝作八副)、“仙人臠”(乳淪雞)、“箸頭春”(炙活鶉子)、“五生盤”、“遍地錦裝鱉”(羊脂、鴨卵脂副)、“湯浴繡丸”(肉糜治,隱卵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