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方山水,一處庭院,一個中式情結。這是中國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也可以說是只屬于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它不是虛無縹緲的存在,而是時時充滿生活氣息、處處可見生活細節。
浪漫、會生活,是中國古人在我們骨子里種下的一種具體而微的感受,時間一到,這種感受就會醒來,就會明白生活的理想亦可以被安頓進柴米油鹽里,日子開始有韻味。
所以,一到中國園林,我們就感到心靜了下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讓人看見了向往的生活范式,讓人流連其中,樂而忘憂,像是找到了回家的路。
園林對今人而言,還像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實驗”空間,它既是造化神功,更是人類文明與創造力的象征,而且如果你細細品味,會發現園林更是中國人的“家藝術館”,原來古人早就知道怎么把藝術收藏進家里了。看了這么多年的園林,這個認知視角直到現在才出現。
山石花木,亭臺樓閣,詩書畫印,不僅是與古為徒,更寫照出當代人的心境與追求。于是,似乎找到了園林之于當代中國人的意義,跟隨園林學會藝術生活。
不局限于建筑設計和技術營造的技術視角,而是把園林視為一個意義豐富的藝術場所和藝術世界。
文人造園,源于對山水的依戀,但現實中又無法走出人生的局限束縛,于是以山、水、石、植物、建筑、詩、書、畫、印,構建出人間樂園的基本模式,在自然與城市文明之間自修。
園林將藝術中的諸多對立因素統一起來,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就創造了境界。境界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最高范疇。境界消融了人與自然、個體與群體、現實與理想、功利與審美、理智與情感、自由與必然的邊界,因此,它是一種化境。
這種化境將有限的藝術空間引導到無限,將現實的人生引導到未來,將情感的愉悅升華為哲理的啟迪。
從這個意義上說,境界永遠在生成之中。境界綜合了中華美學諸多的因素,是中華民族審美的最高體現,它不僅僅體現在藝術創作之中,而且體現在人生修養之中。
所以,園林不僅僅是一個空間,更是中國人活潑潑的生活史,是中國人三維立體的藝術史,是中國人情景交融的文學史,是中國營造設計的建筑史。
讀懂中國園林,就讀懂了中國式詩性與中國式審美之所在!
讀懂中國園林,就讀懂了中國心性與中國精致之所在!
讀懂中國園林,就讀懂了自身文化基因與人文價值的生發和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