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9月15日,《太陽的傳說——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文物菁華展》將在山東博物館一層3號展廳展出。此次展覽由山東博物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聯合主辦,將展出來自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山東博物館和沂南縣博物館四家文博單位的精品文物140余件。
雄踞西南的古蜀國是中國古代中原周邊地區頗具典型意義的“古國”之一,但史籍卻鮮見蜀史之詳載。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的重大考古發現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歷史迷霧,充分證明古蜀文化是中國古代區系文化中具有顯著地域政治特征和鮮明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從三星堆到金沙,兩大遺址前后輝映,共同構成了先秦時期長江上游文明的燦爛圖景。
本次展覽薈集三星堆、金沙文物菁華,以青銅器(青銅制品)、玉石器為主,兼及金器、陶器等,包括人物與動物造像、眼睛形器、玉石禮器及金飾等種類,不僅彰顯出古蜀技術文化與審美文化的特色,也是古代蜀國宗教文化之縮影。太陽崇拜系古蜀宗教文化的中心,三星堆與金沙遺址所出反映此種崇拜的大量器物、紋飾是有力的實物例證。太陽信仰深植于古蜀文化觀念,對塑造其社會和文化心理產生了重大影響,此信仰一直延及東周,如“華陽國”“開明王”等國家別名或族號也深深打上了這一信仰的烙印。三星堆與金沙遺址出土的這類器物,形式多樣且意匠不凡,與那些或奇譎恢詭或工致精麗的古蜀國其他神器、禮器共同營構了一個光華普照、神秘夢幻的信仰世界,譜寫下一首雄渾閎麗的華陽神曲。
日出東方,鳳鳴朝陽,山東古老的東夷族群也流傳著太陽的傳說,從北辛文化時期器物上簡單刻畫的太陽紋,到大汶口文化階段出現的八角星紋以及大口尊上所刻畫的太陽符號都蘊含著這一傳說的生動詮釋,陶鬹及龍山文化的鳥喙足鼎,便是太陽崇拜與鳥信仰相結合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生動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