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金華東陽市,有一處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還被國內外專家稱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東方住宅”,它就是東陽盧宅。
盧宅村位于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東郊,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筑群。據《雅溪盧氏家乘》記載,盧氏源自河北涿州(古稱范陽),原是齊太公姜子牙的后裔。姜太公第11代孫盧員甫于南宋初年由河北遷往浙江,并在東陽建宅。明朝景泰到萬歷年間,盧氏的第19代孫盧洪瀾及其子擴建盧宅,東陽盧宅初具雛形,盧氏自此定居于此,世代聚族而居,從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盧睿成進士起,到清代中葉科第不絕,陸續興建了多處規模宏大的宅第,形成一個較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也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點。盧宅房屋數千間,現存自明景泰至民國初的建筑20余座。
▲東陽盧宅(圖源東陽市融媒體中心,僅用于學習交流)
建筑格局
在當地時間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民居東陽盧宅,也有著和故宮相仿的總軸線格局,叫做“前堂后寢”,前堂是盧宅的公共廳堂,供族內子孫舉行祭祀、聚會、娛樂、吉慶、議事、教習等,石庫門的后面則是家眷、仆人的生活起居空間,平時石門關閉,外人不得入內。
進入盧宅前,有風紀世家、大方伯、旌表貞節之門三座牌坊迎接,然后走過寬闊的甬道,方見到盧宅肅雍堂的真面目。整條肅雍堂縱軸線有九進,長度達到320米,依次是捷報門、國光門、肅雍堂大廳、肅雍正堂、樂壽堂、世雍門樓、世雍堂、中堂、后樓。在中國,只有故宮和孔廟有這樣的結構。
▲東陽盧宅縱軸線(圖源東陽市融媒體中心,僅用于學習交流)
肅雍堂主軸線東側與之平行的,前有世德堂軸線(依次是惇裕堂、嘉會堂、世德后堂、世德上廳)、樹德堂軸線(依次是樹德前廳、樹德堂、樹德后堂),大夫第東吟堂軸線,中有大雅堂軸線前后二進(依次是善慶堂、惇敘堂),后有愛日堂三進。
西側與之平行的,前有存義堂前后兩進、世進士第忠孝堂,中有上臺門,即慎修堂前后兩進。
整個建筑群落古樸典雅、宏敞秀麗、氣勢非凡,顯示出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盧氏宗族聚居結構,同時反映出東陽木雕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士大夫傳統風水意識,被國內外專家譽為“具有國際水平的文化遺產”。
▲東陽盧宅(圖源東陽市融媒體中心,僅用于學習交流)
主要建筑
盧宅肅雍堂
盧宅肅雍堂,建造六年,以九進院落成工字形布局,縱深320米,為國內民居之最。肅雍堂平面作工字形,以穿堂將前后二堂聯結成一體。其中前廳原是歇山屋頂,后雖改為兩廈懸山頂,但室內木構架仍保留歇山轉角做法,斗拱式樣也很華麗。按明制規定,品官住宅不準用歇山頂,因此肅雍堂前廳的屋頂改形是否系宅主為逃避“逾制”之罪而采取的補救措施?這種現象在明代住宅中甚為罕見。肅雍堂不僅規模寬宏,且構件雕飾華麗,融東陽木雕與彩繪藝術于一爐,集磚雕、石刻藝術于一體。
▲東陽盧宅(圖源東陽市融媒體中心,僅用于學習交流)
歷史文化底蘊
東陽盧宅不僅是江南古建筑的瑰寶,也是歷史文化的見證,自明永樂年間至清光緒年間,盧氏家族出了8名進士和29名舉人,家族文化底蘊深厚。
盧宅肅雍堂的建筑形式和功能布局也體現了儒家文化的影響。其建筑形式多樣,既有宏敞肅穆的大廳,也有小巧精致的庭院,體現了不同的建筑理念和文化思想。肅雍堂的名稱也取自《詩經·召南·何彼儂矣》中的“肅雍”二字,寓意肅敬雍和,表達了儒家的禮樂思想。
由此可見,東陽盧宅不僅是江南古建筑的瑰寶,也是歷史文化的見證。無論是建筑藝術還是歷史文化價值,盧宅都具有著獨特的魅力,展示出高超的建筑藝術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著人們前往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