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美古村位于九龍江南溪河畔、沈海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兩公里處,環抱于雞籠山、大帽山、峨山之中。古村四面繞水,古榕遍地。它是龍海市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素有“閩南第一村”的美譽。并分別被評定為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埭美古村是“閩南紅磚建筑群”的典范,這個魅力獨特的村落已經存在500多年了,可是卻一直不為外人所知。一個偶然的機會,這個“世外桃源”才被外人發現。
埭美水上古民居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歷史悠久,它是在明朝景泰年間,到現在已經有560年的歷史了;第二個特點是它規模比較大總的有276座,第三特點排列整齊劃一,新舊有序排列,硬山式燕尾脊建筑風格,是我們閩南地區的建筑風格代表之一。
祖厝大多是典型的閩南四合院(二進四開間),這種房子采用木架結構,竹編墻體抹上紙根灰建造而成,專家稱,此種建筑有利于防震,因此,埭美古民居群的古厝歷經數百年、多次地震卻屹立不倒,是閩南建筑史上的奇跡。
整個村落被一條小河環繞,山環水繞,統一規格統一朝向的房子整整齊齊,最值得稱道的一點是這里沒有新舊交雜,沒有一幢樓房會突兀其中,斗檐翹角的紅磚厝是閩南傳統民居建筑的特色,但是現在真的越來越少了。
一條內河如長龍玉帶般緊繞村莊,從空中往下看,整片古村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形成了“綠水繞村玉帶環社”的獨特景觀。使埭美成為名副其實的“閩南周莊”。埭尾村原來四面環水,水寬十幾米到二十幾米不等,它實際上像建在島嶼上的,水溝起著護村的作用,這不禁讓人聯想起烽火戰亂的古代護城河。
其中,49座明清時期的古代建筑,建筑體系為“九宮建筑”,即前排橫向建造9座古厝,后排再對準前排依次向后建造,古厝旁邊還附帶著縱向排列的三排“護厝”,根據歷史記載,“九宮建筑”體系是要有顯赫官家背景的家族才能建造,可見,當時埭美家族是多么的顯耀輝煌。如此建筑風格以及類似于護城河功能的環村河道有人稱之為“水上皇宮”。
村子里依然充滿著雞鳴犬吠的人間煙火氣息,門前一條小河,浣衣洗菜,埭美的民居并不高大堂皇也不裝飾精美,也沒有什么名人故居,但卻保存得非常完整樸實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