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邵武的和平古鎮(zhèn),地處閩西北,面積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zhèn)之一,歷來是邵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和平古鎮(zhèn)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zhèn),其眾多古建筑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國家級的旅游資源。這里有近200間青磚琉瓦、雕梁畫棟、氣派非凡的明清時代豪華民宅,一條長達半公里的青石板土街和數(shù)10條卵石鋪砌的古巷道;這里的和平書院曾培育出133位進士,還有黃氏峭公墓、聚奎塔、光源寺以及20余處人類生活遺址。
早在唐天成元年,和平即已形成街市,稱"舊市街"、"舊墟街"。想當年和平是邵武溝通閩西南和江西的交通樞紐,兼之此地特產(chǎn)豐富,故商賈云集,附近府縣和福州及江西等地均有大量客商前來進行茶葉、筍干、紙張、糧食等貿(mào)易。
昔日"五天一墟"的繁榮景象當然無比壯觀,偏安一隅的和平小鎮(zhèn)便在這交易集市中平實耐久地生存著。"舊市街"歷時千余年長盛不衰,作為貿(mào)易集散地的青石古街區(qū),也得以延續(xù)并保持至今。雖經(jīng)時世變遷,青石小路已成為歷史的見證,安祥的橫貫在小鎮(zhèn)的南北。
和平古鎮(zhèn)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內(nèi)有兩條分別連接東西城門和南北城門的街,街道兩側(cè)縱橫交錯的大小巷道都是中間鋪青石板,兩邊鋪河卵石,有的全部鋪河卵石。貫穿古鎮(zhèn)南北的舊市街,被譽為“福建第一街”。
古街全長600余米,寬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鋪筑,因北高南低的地形關(guān)系,街道隨形就勢形成“九曲十三彎”,宛如一條騰空欲飛的青龍。古街兩旁分布著近百條縱橫交錯呈網(wǎng)狀的古建卵石巷道,或長或短,或?qū)捇蛘邏φ铮艠阌倪h。
眾多的宗族祠堂、家廟也是和平古鎮(zhèn)的特點之一。保存下來的就有歧山公祠、趙氏宗祠、廖氏宗祠、丁氏家廟等。和平鎮(zhèn)民俗文化遺存豐富,許多民俗活動相當奇特,很有觀賞價值,如被稱為活化石的儺舞,獨特的龍燈——燭橋;和平還有“三絕”—擺果臺、觀星茶、游漿豆腐,都很能吸引游客。
當今中國古建筑學泰斗、清華大學教授陳志華和省建筑設計院院長、總設計師黃漢民以及省建委高級工程師林萌新等專家學者都不約而同地評價:“和平鎮(zhèn)保留如此完整的古街區(qū),全國少見,堪稱‘福建第一街’”。(注:文中圖來自ZOL論壇.ylgw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