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別名龍溪、八卦村。位于安徽黃山徽州區(qū)轄鎮(zhèn),有“江南第一村”、“中國風水第一村”之稱。
呈坎按《易經》、“陰(坎),陽(呈),二氣統(tǒng)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村里有150余處宋、元、明、清等歷史古建筑。
走進呈坎,一生無坎
中國國畫大師劉海粟曾說:“登黃山,不可不去呈坎。”徽州民居甲天下,呈坎民居甲徽州。游呈坎一生無坎,好運連連。
進入呈坎,漫步村落間,穿行于兩人并排寬的幽暗小巷,各種民居、祠堂令人目不暇接。更不用提那些刻在檐下、門匾上,和牌坊、亭、塔邊角處的精美雕刻。無論飛禽走獸,花鳥魚蟲,都被繪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只是巷陌如迷宮般縱橫交織,如果沒有本村人指引,很容易就會迷失在呈坎的九十九條小巷。
呈坎整座村落由郁郁蔥蔥的丘陵環(huán)抱,房屋按八卦卦象布局,S形的龍溪穿流而過,將呈坎分為陰陽兩儀,讓人恍然回到了千年前。唯偶爾一聲犬吠、幾曲雞鳴,或數(shù)只鴨子跺著方步穿街而走,才把你拉回現(xiàn)實。
八卦風水中看呈坎建筑文化
早在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朱熹就盛贊這里為“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除了頌揚古樸雅致的徽派建筑外,還與其處處能感受到的徽州先人的大智慧有關。實際上,呈坎的整個村落都是依照《易經》的八卦風水理論布局的。其依山傍河而建,背靠大山、地勢高爽,完全符合“忱山、環(huán)水、面屏”的風水理論;兩條河穿街而過,既起到了消防、排水的作用,又方便了當?shù)剞r民灌溉農田。
而到達街巷,花崗條石鋪路,兩旁民宅鱗次櫛比、縱橫相接,青墻黛瓦、淡雅清秀。漫步街頭、一步一景、步移景異,仿若人在畫中。因其合理的選址布局,古村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統(tǒng)一,無處不讓人感到以山為本,以水為魂的獨特建筑理念。
不過,風水學為何會影響到這樣一座偏僻的小山村呢?這還要從徽州商人說起。自宋代起,徽商便活躍在中國最富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在獲得商業(yè)上的成功后,他們大多攜財富回家鄉(xiāng),修繕自家房舍,同時興建書院、祠堂等公共建筑。
而當時的中國正是一個講求風水、追求陰陽平衡的國度,所以榮歸故里的呈坎人便參照《易經》,修建家鄉(xiāng)。因此,呈坎的誕生,與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密不可分。
現(xiàn)在看來,呈坎四周皆山,這個村倒卻像一個坎的形狀。而實際上,“坎”還有其更深一層的含義。呈坎村的羅氏先人將這個村莊命名為呈坎,就是要告訴子孫要懂得身居“坎”中,居安思危。
呈坎是一本書,一本底蘊十足、歷經滄桑的古徽州歷史。它的內涵不是幾小時的駐留可以體會的,要讀懂這道“坎”,非要相當?shù)臅r間和功力,去實地體驗、領悟。“走進呈坎,一生無坎”,它表達了世人對呈坎的獨愛之情,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美好祝愿。
在這座徽州邊隅的小山村,盡管里面的建筑是死的,不會說話,但卻有著與眾不同的張力吸引著人們對它的好奇和探尋,其中蘊藏的許多信息能告訴人們活的思想、藝術的韻味、自然的法則和人文的情懷,這就是徽派古建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