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窗的興起源于唐朝街市、木石建筑的發展,自五代、宋朝開始,伴隨園林美學的風靡,它的紋樣日益增多,直至明清達到頂峰。
通常,花窗分為沒有窗欞,僅有窗洞的“空窗”;裝飾墻體,不加通透的“盲窗”,窗欞多樣,紋飾各異的“漏窗”。
而漏窗中,又有堆塑而成,造型精美的“塑窗”;以瓦片搭窗欞的“瓦搭花窗”,用水磨磚砌窗欞的“磚細花窗”。
在古典建筑中,花窗不僅能通風、透光,傳遞自然屬性,還可以借景、框景、漏景,將湖光山色,草木花卉隱約顯露出來。
以此給人一步一景,虛實相間,動靜皆宜之感,仿佛翠竹搖曳、清風徐來、光影變換之間,建筑給出的美好回應。
除了意境深遠,花窗還以象征性的符號、諧音來表達吉祥寓意,就拿外形來說吧,無論是方、圓、八角、六邊形,還是葫蘆、如意、寶瓶、扇面形,都有一套說法。
窗心紋樣,更是豐富多彩。一些幾何紋,被賦予了豐富的含義,三交六椀菱花樣式代表四方天地;套方錦象征內心正直;步步錦樣式標志事業成功,卍字紋凸顯萬壽無疆。
而另一些,則因形似意長,比如冰裂紋以不規則斜線組成,有著天然之美;龜背紋呈連續六角形樣式,顯示健康長壽;魚鱗紋以半瓦形式堆疊,寓意年年有余。
動物紋常與植物紋結伴出現,喜鵲與梅花、仙鶴與松柏、鴛鴦與荷花,蝴蝶與菊花等都是典型的組合。
有的紋樣因自身特征蘊含祥瑞,像龍鳳呈祥、牡丹富貴、石榴多子、菩提智慧,也有的紋樣因與字同音展示吉兆,像蝙蝠與“福”、鹿與“祿”、象與“祥”,海棠與“堂”(滿堂)、柿蒂與“事”(事事如意)等等,還有的紋樣因流動感呈現生生不息,像太陽紋、云紋以及卷草紋。
另外,器物紋也很值得一提,無論是銀錠諧音“定”,花瓶諧音“平”,如意本意,還是銅錢表真摯祈福,盤長紋意連綿不絕,亦或是八仙當中的葫蘆、寶劍、扇、笛、花籃等物,都是寄托希望與幸福的一種載體。
這些紋樣相互組合,將磅礴而含蓄的中華文化悄然濃縮,在一房一景之間傳遞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韻味。
它們是獅子林里的琴棋書畫,也是滄浪亭中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