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葉坡村位于陽泉市平定縣張莊鎮(zhèn),距縣城15公里,是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桃葉坡村坐落在北高南低的陽面坡上,東依萊頭山,南臨羅鍋山,西北以死火山馬鞍山為屏障,村南沙金溝有溪流從東向西流過,形成了符合村落選址“負陰抱陽”的傳統(tǒng)格局。
早在明朝正德年間,王氏家族的始祖王財廒就由洪洞縣遷徙到桃葉坡村定居。當時滿山坡的桃樹正值枝繁葉茂,就取名為“桃葉坡”村。后來,村莊逐步發(fā)展人越來越多,其中以王姓最多,王家、張家、楊家成了村里的三大家族。
桃葉坡村的先民在村中留下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公共建筑有上閣觀音廟、下閣真武廟、龍王廟、老爺廟(關(guān)帝廟)、古戲臺、王家祠堂等。民居院落有30余處,保存較好的有樓院(樓巷北院),是明代所建的石窯樓院,為村中最古老的建筑,是王氏始祖王財廒最早的住地。
還有谷洞院、碹窯場院、三槐公院、樓院西院、樓巷南高樓院、巷口高房樓院、半坡股巷口祖宅北大橫窯、垴高樓院、橋家院老宅高樓、五道廟巷窯樓等。桃葉坡民居最顯著的特點是以石碹窯洞為主的三合院或四合院,正屋多依地勢修筑在高臺上,高樓二層多帶有廊檐,大門因地勢朝向各異。
場垴院是村中最奢華的民居建筑,其整體建筑為三進錯落式院落,由主院、長院、跨院、下院、附院等院落組成。主院南房構(gòu)思巧妙,為少見的五間前后出檐高樓,從內(nèi)看為主院的南房,從外看則是下院窯頂五間出檐高樓。院落之間上下貫通、左右連接、錯落有致、選材精致、工藝講究,是一處珍貴的民居建筑群。
漫步在村里仔細欣賞這些大院的精美裝飾,其垂花門樓、照壁門墩、磚石木雕等建筑細節(jié)形象生動,青磚灰瓦的院落鱗次櫛比,街巷縱橫交錯,磚墻斑駁寫滿歲月的痕跡,青石板路被踩踏得光亮平展。置身其中,時光仿佛在倒流,能真切感受到古人對生存環(huán)境的營造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如今的桃葉坡村大力開展農(nóng)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行動,種植果樹,開辦采摘園,利用古院落開辦民宿,堅持傳承面塑、砂器制作等傳統(tǒng)技藝,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古建筑資源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讓古老的村落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