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總會令人想起江南。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江南。古村,是江南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
走進石臺縣古村落——白石嶺,探尋那些隱藏在青磚黛瓦間的故事,感受古村的風土人情與獨特魅力,打開一扇了解鄉土中國的窗口。
白石嶺,地處牯牛降東南麓,是石臺縣大演鄉新聯村的一個古村落。數百年來,古村隱于深山、遠離紛擾,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俗常煙火中醞釀溫軟時光,在粗茶淡飯里享受詩意清歡,如世外桃源般。正因如此,這里保留著皖南村落最古樸的韻味。
白石嶺建村已600載,明朝洪武年間,一支來自西安的舒姓家族為躲避戰亂,舉族遷徙于此、世代隱居繁衍?!跋鄠?,當年舒氏祖先見此地白崖峭壁和山嶺縱橫,認為是個安居樂業的風水寶地,便定居下來,并為新家園取名白石嶺?!毙侣摯妩h支部書記舒建華說。
傳說也好,史實也罷,暫且不論。倒是白石嶺古村落的選址和布局真實體現了古人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望。村莊四面環山,梯田環繞,一條溪流穿村而過,古時,人們巧妙利用地形,依山傍水、避風向陽修建房屋,既節省耕地良田,又創造出舒適的生活空間。
春日里,走進白石嶺的村落巷弄,沿著青石板路,穿行于鱗次櫛比的古建民居之間,或是置身高處,透過山野新綠,俯瞰青山環抱下的古村,一股歷史與自然的交融之美撲面而來,時間仿佛在這一刻靜止,讓人不禁心生“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之感。
古建筑、古樹是白石嶺最顯著的標簽。村落不大,但保留了40多棟古民居,呈現皖南山區明清徽派特征。
修建房屋的原料以磚、木、石為主,建筑風格清新典雅,以粉墻、小青瓦、馬頭墻、磚木石雕等最具特色。雖然單體建筑的規模算不上宏偉,但每棟之間墻連墻或門對門,將整個村子聯結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我們白石嶺人世代和睦相處,鄰里之間和諧融洽?!笔娼ㄈA說。這種質樸友好的人際關系,或許就與這樣的房屋布局密不可分。
歷經歲月沉淀,傳承至今的還有舒氏宗祠、廟宇、古橋和古道……與這些古跡相得益彰的是,村莊內隨處可見的古樹。
白石嶺現存古樹大約有200棵,以樟樹、麻櫟樹、銀杏、楠樹、楓樹居多。田野、山間、溪邊、房前屋后,或“亭亭如蓋”或“蔭蔽數畝”,它們見證了村莊的變遷,成了村民們情感的寄托。
尤其是村口古橋旁的那棵麻櫟樹,樹身需要四五個成年人才能將其環抱,樹冠碩大無比、遮天蔽日。村民們說,大樹和村子年齡相仿,它們好似一對孿生兄弟,相互攙扶、走到今天。逢年過節,村民們喜歡來到樹下許愿祈福,已成為一種習俗,融進了他們的生活。
舒姓家族定居白石嶺后,崇文重教、耕讀傳家、鄉賢輩出,如勤儉持家、振興祖業的舒淦,投身教育、造福桑梓的舒日新……他們旌德揚善、表率示范,滋養了和諧鄉風,厚植了鄉村文化。
時光用微妙的筆觸一點一滴雕刻著白石嶺,在青磚黛瓦間,斑駁的馬頭墻上留下歲月的印記,吸引了無數游客、畫家、攝影愛好者前來探訪、創作,捕捉古村之美。隨著名氣越來越大,白石嶺也一改過去“藏在深山人不識”的命運,成了遠近聞名的攝影寫生基地和備受矚目的“網紅村”,2022年成功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如何保護好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當地黨委、政府著手開展古民居保護修復、充分挖掘文化資源,通過引進實力企業,對古民居進行活化利用,大力發展民宿經濟,用文旅產業激發古村發展內生動力。
2023年,石臺縣引進原生宿集酒店民宿項目,在白石嶺打造了集觀光度假、康體養生、民俗創意等為一體的高端文旅康養度假基地。
“民宿外表修舊如舊,內部裝飾很現代,在這里可以感受中國美麗鄉村的魅力?!贝汗澠陂g,加拿大游客LESTERJULIEANN專程趕來白石嶺,沉浸式體驗古村特有的風情。
如今,白石嶺仍在“蝶變”,人們把咖啡館、書屋、非遺展演等新業態、新場景植入了大山,讓古村多了一份文藝氣質。當你再次踏上這片充滿歷史韻味的土地,內心安定之余,還能感受到一股“潮范兒”,山中生活被重新定義。
沉睡了數百年的白石嶺,終于在這個美好時代,迎來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