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沙發”系列訪談活動邀請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與讀者分享了他的閱讀和創作體會。何建明是中國報告文學界的領軍人物,他的長篇報告文學《共和國告急》《落淚是金》《部長與國家》分獲第一、二、四屆魯迅文學獎,他還曾五次榮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關于閱讀,何建明表示,因為互聯網和移動端的廣泛應用,閱讀者中泛讀的比例越來越高。在他看來,每個人的閱讀方式雖不一樣,但細讀、精讀、深讀仍十分重要。真正的閱讀,要與自己的靈魂融合為一體,這樣的閱讀才能留下深刻的記憶、形成深入的思考。
何建明認為,我國的人均閱讀量逐年增加,這是社會進步、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標志。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提高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和文明素質,將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我們每個人積極參與和推動。
作為全國勞動模范,何建明說自己十分看重這個稱號。“作家勞模就要用作品說話。要一步步做、一字字寫,那才是真正的勞動。”何建明說,每一部優秀作品都凝結著作家的血汗,都要經過艱辛的采訪、調研、查閱資料才能最終創作完成。他對當前文學界很多作家,尤其是一些年輕的網絡作家,不踏實搞創作,利用幾天、幾個月時間寫些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的作品并奢望一夜成名的做法,十分不認同。
“作家書寫勞動者,首先自己要是個勞動者,才會對勞動有感情,才會理解勞動人民。”何建明認為,作家在創作過程中,要有正確的勞動觀。“這些年,作協的隊伍里多了農民作家和打工作家,他們可能不是一流的作家,但他們來自生產生活一線,作品里滿是勞動者最真實的酸甜苦辣,這些正是最鮮活的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