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地理因素
溫州七山二水一分田,為了不與農業爭地,房子多沿等高線建造。橫向發展從房屋結構的角度看也是最簡單有利的,以榀為單位的構架向左右兩旁一榀一榀發展,技術要求簡單,又省材料,也符合多子女分家居住的時序,成為影響浙南多長屋、房屋橫向發展的因子。
▲跟山隨水的永嘉上坳濱溪長屋
2.氣候原因造成的結果
浙南是光雨資源的高值區,光照強烈,雨水多,濕度大,悶熱易受潮,而且多臺風。因此日照、通風、防雨、防風、防潮成為住宅設計中的主要問題。悶熱天氣要求房屋開敞通透;為防止陽光直射和臺風雨進屋,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檐,且出檐較深。氣候悶熱,則要求房屋進深要大,但進深太大又帶來潮濕問題,于是只好造樓層。先民為食物、蔬菜、種子的干曬和儲藏,又產生了重檐、腰檐、廂檐等。眾多的大挑檐主要承擔遮陽、擋雨兩個功能。但這還不足以解決眾多問題,因此還需用“漏”和“透”的手法進行補充,于是又形成開敞通透的建筑特色。
▲泰順徐岙底文元樓廊軒
3.交通閉塞造成的風格滯后
溫州三面環山,東邊面海,古時地形封閉,被康有為稱為“截”的特點。因對外僅甌江和東海兩個出口,與內陸聯系非常不便。而內陸山仄水激,大多村落深鎖于高山峽谷。這樣封閉的地形,限制了人們的交往頻率和交往半徑。于是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環境中,一些古老的風俗、木作技術得以保存并延伸下來,使住宅形制風格滯后發展,至今還存在著不少宋式遺構,流溢著淡淡的宋風。
▲泰順徐岙底文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