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剪紙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一種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剪紙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中國剪紙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歷史沿革
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史記》中的剪桐封弟記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賜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
唐代剪紙已處于大發展時期。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南宋時期,已經出現了以剪紙為職業的行業藝人。據宋人周密《武林舊事》中記載,此時杭州的“小經濟”多達上百種。其中就專門有“剪鏃花樣”者,有的善剪“諸家書字”,有的專剪“諸色花樣”。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并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范圍更為廣泛,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再加工的。民間還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柜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
20世紀初“五四”新文化運動,在先進知識分子蔡元培、魯迅、劉半農、周作人等倡導下,建立了中國民俗學的雛形。他們廣泛收集民間文學資料,同時也努力收集民間美術作品,其中就有民間剪紙這一項。
新中國成立后,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文藝方針的指導下,藝術家們創作了大量表現社會主義新人新事的新剪紙,開拓了剪紙創作的道路,也豐富了中國民間裝飾美術的形式和內容。在新剪紙的創作中除了表現各行各業新氣象的剪紙外,兒童、體育、雜技、歌舞等也成為剪紙最常見的題材。
剪紙藝術自誕生以來,在中國歷史上就沒有中斷過。它充實于各種民俗活動中,是中國民間歷史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藝術形態之一。
2、剪紙的功能
用于迎春
南朝時期,晉宜都郡守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云:“立春之日,悉剪彩為燕戴之,貼‘宜春’二字。”
當時,我國南方的荊楚地區過年時流行一種“鏤金剪彩”習俗,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戶戶用一些薄的材料剪成人形,講究的還采用鏤刻金箔的形式作為屏風貼,或做成頭飾戴于頭上,也可以將絲絹剪成花卉形的裝飾用以贈送他人。
節慶飾品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達到鼎盛。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刺繡花樣,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再加工的。
特別是在清代時,剪紙還走入宮廷。歷代皇帝舉行大婚的婚房,墻壁上按照滿族習俗裱紙,四角貼著雙喜字剪紙角花,頂棚中心貼著龍鳳團花,宮殿兩旁的過道墻壁上也貼有角花。
據說,有人用紙剪成鹿、鶴、松的“六合春”圖案,并加以彩繪貼于朝服上,能以假亂真到以為是刺繡而成的。
3、剪紙種類
剪紙種類繁多,從制作方法角度來分,中國民間剪紙大體可分為:單色剪紙、彩色剪紙、立體剪紙。
單色剪紙
制作工藝:折疊;陰、陽刻;刺孔等
將紙折疊后產生重復的圖案,是剪紙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種,也是單色剪紙采用的一種表現手法。運用此工藝剪制花卉時,可將紙折疊兩次或三次后始剪,所得的花紋為四面或六面均齊的形狀。折疊剪紙由于是對稱性強的紋樣,所以所得的圖形更具韻律感。此技法多用于剪制喜字花和頂棚花等。
陰刻也稱鐫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結構的輪廓線,在大的塊面中表現線條的方法。這種效果厚重、結實、分量感很強,有一種強烈的對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組成圖案,線與線不相連接。
陽刻也稱鏤刻,正好與陰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輪廓線。圖案的線條是實心,線線相連。這種方法流暢、清晰、玲瓏細致。
刺孔是用小刀或剪子在紙上剪刻出基本輪廓,然后用針在圖案上刺孔,主要是讓多層紙連接,同時于粗糙中見細致。這種手法常用于刺繡花樣,有時花樣是對稱的,如枕花、鞋花、衣袖花等。
彩色剪紙
制作工藝:點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噴繪、勾繪和彩編等
點染剪紙是以顏色在刻紙上進行點色,這種剪紙也屬于刻紙,在設計上陽線不多,偏重干小面積的陰刻,以留出大面積的陽面進行點染。類似于木版年畫的效果。
套色剪紙通常以陽刻為主,與點染剪紙相反,進行大面積鏤空,給套色留有余地。從作品的背面貼以色紙塊,多用黑紙或金紙剪刻,按膚色、服飾、器物、花木等分別貼以不同的顏色。
分色剪紙有的也稱為剪貼剪紙,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單色剪紙的組合拼貼而形成的,拼貼組合時要注意顏色之間的協調性,不宜過于瑣碎。
填色剪紙亦稱筆彩剪紙,著色時運用筆繪。具體做法是,將黑色剪紙貼到白襯紙上,用筆在線條輪廓內涂繪。平涂效果與套色剪紙相似,只是手法不同。
木印剪紙是印刷與剪刻相結合的一種剪紙形式,其方法有的在木刻印刷即“開相”后再鏤刻,也有在木版印好的剪紙上再染色,還有的直接印刷成剪紙效果直接貼用。同樣近似民間木版年畫。
噴繪剪紙是經噴筆(噴槍)噴染成的剪紙。可噴在襯紙上,也可噴在裱好的剪紙上。
勾繪剪紙是剪紙與繪畫相結合的一種形式。一種是以剪刻為主,兼用毛筆勾繪細部,也有全用線條勾出畫面,然后用剪刀將空白處鏤空的;另一種是用金箔紙刻出花紋的大體輪廓,使某些局部空白,并適當勾以線條。
彩編剪紙是一種編剪并用的剪紙類型,用各種色彩的紙條,經過不同的裁剪和編織,組成各種幾何圖案及花卉、動物、人物等。
立體剪紙
制作工藝:繪畫、剪刻、折疊、黏合等
立體剪紙既可是單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繪畫、剪刻、折疊、黏合等綜合手法產生的一種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紙,它吸取了現代美術的技巧,充分體現了寫實與美術浪漫的特點,使剪紙由平面感變為立體化。
剪紙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識、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