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中國特色建筑理論,探索中國特色現代建筑之路,應當認真研究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精華加以汲取。中國建筑文化有三大基本特色,一是深沉高邁的文化哲理,對建筑名稱包含強烈文化意義,從哲學高度理解建筑本質,應用陰陽數理哲學表現藝術美學精神,創造獨具一格的禮制建筑;
二是重情知禮的人本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親近人的尺度營造空間環境,注重建筑環境的教化功能,強調建筑組群有機整體性,表現了“院落文化”的群體意識;
三是“天人合一”的環境觀念,人居環境應與自然環境相協調適應,廣泛應用風水學說指導建筑選址規劃,創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崇尚“中和美”的環境美學觀,創造了極富特色的自然式中國園林藝術,把“意境美”的追求作為人與自然相和諧的最高審美理想。中國建筑師應加深中國建筑文化修養,融入時代精神創造新的建筑理論。

在當今豐富多彩的中國現代建筑創作舞臺上,凡嚴肅的、負責的中國建筑師都無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現代建筑之路。這是一條艱辛的路。它需要把傳之歐美的現代建筑文明,同源之本土的傳統建筑文化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富于個性特色的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隨國門打開,當代西方現代建筑各種思潮理論、流派如洪水般涌入,雖然仍需要更深入地熟悉“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覺新鮮。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對中國文化傳統采取歷史虛無主義的態度,否定傳統文化的余波未盡,暗流潛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師中,崇洋甚于鑒古。
在當今的建筑創作中,之所以歐陸風盛行,盲目模仿、抄襲西方現代建筑風格大行其道,原因固然復雜,但鄙薄中國傳統文化,不重視研究本土歷史建筑文化的思想傾向,卻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在如何學習傳統建筑文化精神上也存在模糊的觀念,認為傳統建筑作為一種古典的形式已經過時,提繼承發揚傳統的創作不能體現時代精神等等。不少對傳統理解的片面性在于只看到外表形式的學習,而沒有體味到更實質的學習是在對建筑本質內涵的認識。
也就是說,對中國建筑傳統的認識應該從建筑文化學的觀點,從建筑觀的高度,從建筑哲學原理的把握上去加以闡釋和理解。從這個角度分析,筆者認為,相比西方古典建筑文化而言,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應當有以下這樣三大基本特色,需要我們認真加以審視,吸取合理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