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斗拱,斗拱又稱鋪作(宋式),牌科(吳式)等。在梁檁與立柱之間,作為一種過渡結構,由許多斗性木塊,與肋形曲木,層層墊托,向外伸張,在檐下可以使出檐加遠,是中國建筑特有的結構。
一、?斗拱的基本組成
斗拱基本構件:斗,拱,翹,昂,升。
1、?斗
斗是斗拱中的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塊,形狀如斗而得名。
2、?拱
拱是矩形斷面外形似弓的短枋木,一般為橫向承挑作用,有瓜拱,萬拱,廂拱之別。
3、翹
翹外形與拱相同,其承挑方向與拱不同,翹為縱向出挑的短枋木。宋法式中翹被稱為“華拱”,或“抄拱”。
4、昂
昂與翹一樣是縱向出挑構件。其前后伸出貫通里外跳,前端有尖斜向下,尾伸于屋內。
5、升
統一指代槽升子、三才升、十八斗等小型斗形構件。位于拱、翹、昂的兩端,介于上下兩層拱之間,用于承托上層構件,實際上是一種小斗。
二、斗拱的作用
?1、增加出檐寬度,延長滴水距離
斗拱由縱橫交叉的拱件自下往上層層累疊、逐漸擴展,使出檐寬度增加。無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飛椽出,有斗拱的上檐出=檐平出+飛椽出+斗拱出踩,隨著斗拱出挑踩數增加,整體出檐尺寸隨之增加。出檐變大,墻體和基礎的遮蓋面積變大,對保護臺明免受侵蝕的作用也增強了。
?2、將檐口荷載均勻傳布
屋面荷載通過桁檁傳遞給屋架梁,由梁傳到柱。有斗拱的建筑的檐口荷載由若干斗拱組承接,分散傳遞檐口柱枋上,使受力更加合理。
3、增強抗震能力
一般建筑中,梁與柱的交接點是承受橫向剪力的的薄弱點,除剛性接點外,抗震能力都比較差,而斗拱正好解決了這一弱點。斗拱構件縱橫交叉,嚴密咬合,可以承受來自縱橫兩向的剪力,分解其破壞性,提高了整個建筑的抗震能力。
4、豐富檐口造型
斗拱在從古至今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非常優美的立體造型,擁有了很強的裝飾性,時整座建筑顯得或生動活潑,或富麗莊嚴,大大增添了建筑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