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公塔,又名額敏塔,位于新疆吐魯番市東郊2公里處的葡萄鄉木納爾村,是一座造型新穎別致的塔形伊斯蘭教建筑。之所以稱作蘇公塔,完全是因為該塔由額敏郡主的兒子蘇萊曼建造完成,故得名于此。
蘇公塔是一座造型新穎別致的伊斯蘭教古塔,它是新疆境內現存最大的古塔,全部用青灰色磚建成。高44米,塔基直徑為10米,塔身下大上小,呈圓錐形。塔內有螺旋形臺階72級通往頂部。
塔身周圍不同方向和高度,設有14個窗口。塔的表面分層砌出三角紋、四瓣花紋、水波紋、菱格紋等15種幾何圖案,具有濃厚的伊斯蘭建筑風格。位于吐魯番市東南2千米許一處開闊的空地上,塔的南面就是安樂古城遺址。
說道蘇公塔,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額敏和卓。
他是新疆吐魯番的維吾爾貴族,是吐魯番歷史上的統治者和精神領袖也是一個民族英雄。他的一生是維護祖國統一的一生。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八個兒子,除了長子努爾邁哈默特因病早殤生平不詳外,其余的七個兒子在平定準噶爾部分裂以及大小和卓叛亂活動中,屢立戰功,多次受到清政府的嘉獎和表彰。三子茂薩,四子鄂羅木札布先后任伊犁阿奇木伯克。六子伊斯堪達爾任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1793年任協辦大臣,加恩賞戴三眼花翎,先后三次去北京朝覲,乾隆、嘉慶皇帝賜宴款待,賞賜黃韁,優禮有加,享獲殊榮。額敏和卓病故后,次子蘇來滿子承父業,承襲了吐魯番郡王爵,成為第二位吐魯番郡王。
為了恭報清王朝的恩遇,表達自己對真主的虔誠,并使自己一生的業績流芳后世,額敏和卓自出白銀7000兩建造蘇公塔,在他死后次年,該塔由其次子蘇來曼建成于1777年,至今已有230多年的歷史。
之所以說蘇公塔是維吾爾族建筑史上得一朵奇葩,是因為該塔全是用一式的灰黃色磚砌成的圓形巨塔,塔高44米,基部直徑10米。塔門入口處有兩通陰刻石碑立于塔下,一為維吾爾文,一為漢文。旁邊建一可容納千人作禮拜的清真寺。塔體簡樸,明快,有14種幾何圖案和整體向上均勻收縮的圓柱體形,十分悅目。更妙的是塔的內部結構,這里不用一根木料,而是在塔的中心用磚砌出72級螺旋式階梯當作中心柱體,既代替木結構支撐加固了塔身,又可作梯攀登通達塔頂,這是木材奇缺的吐魯番維吾爾族建筑大師們創造的具有伊斯蘭建筑風格的藝術珍品。
塔下的清真寺是一個目前仍在使用的大型清真寺,寬敞宏大。它有可容千人以上的禮拜大廳、穹形的拱頂,造型美觀的馬蹄形券頂,眾多的壁龕,幽暗的布道小室,處處都顯示著伊斯蘭建筑的風格和濃烈的宗教生活氣息。他們都是用陰干的生土坯建筑起來的。以陰干生土坯砌墻蓋頂,建屋造房,這在干燥少雨的吐魯番地區是十分普通而且有悠久歷史的建筑方法。保存至今的交河、高昌故城,隨處可見這種土坯建筑物。在整個新疆,這種生土建筑實在是一項值得總結、研究的方法。據說國內外的建筑專家,已經對這類生土建筑方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