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這兩句詩中“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是大報恩寺。在南京市秦淮區的雨花路上,有個大報恩寺遺址,是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寺廟遺址。大報恩寺核心建筑琉璃寶塔,與羅馬大斗獸場、土耳其索菲亞大清真寺、英國沙利斯布里石環、意大利比薩斜塔、埃及亞歷山大陵墓和我國的萬里長城并稱為當時的世界七大奇跡。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都曾登臨此塔,康熙帝為玲瓏塔作下此詩,涌地千尋起,摩霄九級懸,琉璃垂法相,翡翠結香煙。大報恩寺琉璃寶塔自建成,僅存在了400多年,就在一夜之間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座已經消失的寶塔,卻隱藏著大明王朝的一個千古謎案:明成祖朱棣的身世之謎,生母之謎。
大報恩寺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而建。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朱元璋眾多兒子中最有才干的一個,曾經多次參與北方軍事戰爭,兩次率師北征蒙古,為大明江山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朱元璋晚年時,由于明太子朱標早亡,此時無論從長幼排序還是在文韜武略上,朱棣都出類拔萃,但是他卻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孫子-建文帝,而沒有傳給嫡子朱棣。這是為什么呢?
有人說是朱棣的身世有問題,據史料記載,朱棣的生母是馬皇后,《明太宗實錄》記載:“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標,次秦愍王樉,次晉王,次上,次周定王棣。”《明史。成祖本紀》因之,云:“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朱棣也自稱自己是馬皇后之嫡子。在《燕王令旨》說:“顧予匪才,乃父皇太祖高皇帝親子,后孝慈高皇后親生,皇太子親弟,忝居眾王之長”。
但是經歷代學者考證,明成祖的生母并不是馬皇后。朱棣為什么要修改史料,說自己是馬皇后所生呢?這就不得不提朱棣的皇位。眾所周知,朱棣的皇位是從侄子建文帝手中奪過來的,免不了遭天下人唾罵其謀篡皇位,朱棣修建大報恩寺的目的就是要昭告天下:他是馬皇后所生嫡子,理所應當繼承皇位,以此洗刷自己的篡位嫌疑。在講究血統出身的皇室,嫡傳正宗,才是堵住悠悠眾口的有力武器,因此,為了讓自己的皇位名正言順,朱棣借就打出了自己是“馬皇后所生”的證據。嫡傳皇子,當然有資格繼承皇位。
關于朱棣的生母
那么,他的生母是誰呢?關于朱棣的生母,有幾個說法,一說漢族妃子妲妃所生,另外一說是元妃洪吉喇氏,據說洪吉喇氏本是元順帝的妃子,后來被朱元璋納為妃,在歸到朱元璋之前,洪吉喇氏已經懷孕了,這樣說來,朱棣很有可能是元順帝的兒子。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龔妃說,明汪宗元撰的《南京太常寺志》中提及,朱棣的母親是龔妃。孝陵神位的擺布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標、秦王、晉王,右一位龔妃,生成祖朱棣。關于龔妃是朱棣生母的另一個證據,就藏在大報恩寺內。自從大報恩寺修好以后,它的大殿大門常年緊閉,外人不得入內。
為什么呢?因為寺廟里供奉的根本不是馬皇后的像,而是龔妃的像。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專家分析,這很可能就是朱棣的一種復雜心理,為了皇位穩固,朱棣不得不宣稱自己生母是馬皇后,但是內心又覺得對不起生母,因此,就假借馬皇后之名,在這里供奉自己的生母。
琉璃寶塔是大報恩寺的核心建筑,如果將大報恩寺比作一個瑰麗的皇冠,那么琉璃寶塔就是皇冠上鑲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玲瓏塔九級八面,周長百米,高達78米,是當時全國最高的建筑,歷時19年,耗資248.5萬兩銀子,使用的匠人和軍工達10萬人。塔身由白色瓷磚和五色琉璃瓦組成,寶塔的每塊外磚上都鐫刻有金箔裹身的佛像,塔身上一共鑲嵌了一萬多個。琉璃塔最頂部是用純金制成的寶珠直徑約為4米,重達2000余兩。除了塔頂有一根“管心木”之外,整個建筑當中“不施寸木”。琉璃塔的主體是磚砌,其內、外表層全部用各種造型、各種顏色的琉璃構件榫合而成。琉璃塔所用的各種琉璃構件燒制極為不易。這是琉璃塔建設時間長達17年的主要原因。
據記載,當時每個構件都燒制了三套,一套當時安裝,另兩套藏于地下。建塔用去一份,余兩份編號埋入地下,以備有缺損時,上報工部,照號配件修補。建國以后,南京的窯崗村、眼香廟一帶,先后出土過大量的與琉璃塔有關的琉璃構件,背后大都有墨書的編號和標記,現分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
每當暮色來臨之時,琉璃塔上就會點燃146盞油燈,徹夜不熄。為確保夜夜塔燈通明,在琉璃塔旁邊,建造了一座油庫,用于儲存燃燈所需的燈油。琉璃塔上每盞油燈每夜所需的燈油為六兩四錢,整個琉璃塔每月所耗用的燈油總量就有1530斤。可惜的是,大報恩寺及琉璃寶塔屹立了近400年后,咸豐四年(1854年),大報恩寺塔被毀,關于被毀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說,清軍攻克雨花臺后,太平軍為防清軍占據大報恩寺對城內造成威脅,太平軍先下手為強,遂“用火藥轟之,復挖空塔座下基地,數日塔倒,寺遭焚毀”。
另一說則是毀于太平天國的內訌。1856年,正逢天京之變,北王韋昌輝因為擔心翼王石達開占領城外的琉璃塔,架炮攻擊城內,派兵一邊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藥,一邊用火炮直接轟擊塔身,最終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礫,而大報恩寺的其他建筑也被由此引發的大火全部燒毀。
大報恩寺遺址佛寺歷史悠久,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在這里建江南首寺——建初寺。晉代長干寺繼起,并以供奉舍利而名聞天下。宋時長干寺改名為千禧寺,供奉佛祖頂骨真身舍及玄奘大師頂骨舍利。博物館內有光影變換表演展現這1800多年的佛寺演變歷史。現在在琉璃寶塔的原址上,建起了現代化的輕質保護塔,該塔共有9層,由輕鋼結構和玻璃筑成。琉璃寶塔的美無法復制,從這座現代仿塔中,可窺見其前日輝煌。登到頂層可俯瞰南京,秦淮河和城墻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