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古鎮是位于陜西省漢中市華陽鎮的旅游景區,始于秦晉,是歷史上有名的古道驛站(儻駱古道),古軍事要沖,古經濟政治重鎮。古鎮內明清建筑保存較為完好,古華陽縣縣城墻殘垣輪廓尚在。
宋元時期的華陽鎮古塔和古戲樓風格獨特,文武官員衙門,客棧,當鋪,酒樓,茶樓等鋪板門一條街600多米300余間為主體的明清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是深山中罕見的明清時期古鎮風貌。
華陽古鎮始于秦晉,興于漢、唐、宋,秦漢成集鎮,唐宋設縣治,至今已2000多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千年古船城,秦嶺第一鎮”。因歷史上有名的儻駱古道而興,唐朝有兩位皇帝南避漢中均曾在此駐仳,是古鎮成有名的古道驛站、古軍事要沖、古經濟政治重鎮。
牌樓上寫著“儻駱古道”四個大字,是當代著名作家葉廣芩來華陽采風時即興書寫的。這條老街興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長約600米,分為正街、齊家街、會館街、新街四段。明清時期在這條老街里設有11個省市的會館,當時在這里常住人口達3萬人,如今的華陽人口只有7000多人。當時華陽的商業十分繁榮,街上還建有各幫商人的會館,如山西會館、河南會館、四川會館、兩湖會館等。但是由于時間的流逝,現在這些已經看不到了,我們只能在腦海里,想象這里當年的繁華。
華陽的流水很美,但是它可不光是用來照影子的。在華陽,水力資源非常豐富,當地人利用立式水車獲得動力,制作出了水碓、水磨等重要農具,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大約在四十多年前,這里兩條河上架滿了水車,帶動著水碓水磨,水磨是用來磨面的,水碓是用來舂米的。老街水車是作為一個觀賞標志立在這里的。
華陽古戲樓,修建于清代初期,道光年間曾維修。每逢節慶日,人們在此聚集,敲鑼打鼓,“秦腔唱連臺,四季好運來”,臺上暢快淋漓吼的便是秦腔。戲樓的正中有“宣揚帝德”四個字,兩邊分別是“戛玉”、“敲金”四個字。這里一直都是華陽人進行文娛活動和物資交流的地方,所以這個戲樓廣場也就是我們古鎮的中心地帶了。
洋縣有句俗話說“戲樓對廟門”,在戲樓的正對面原建有一座三官廟,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人們的愿望是祈福禳災、避邪、保平安,唱戲自娛的同時是祈求三官廟里的神靈保佑華陽人民吉祥安康。
在現在,古戲樓依然是舉行慶典的地方,每逢節假日慶典,鎮上便會請來戲班,唱起秦腔名曲,更有我們非常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漢調桄桄,端公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