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xiāng)思在漁歌。”
拙政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回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筑風格。
平面布局
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滿詩情畫意,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xiāng)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造景手法
拙政園的園林建筑。早期多為單體,到晚清時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首先表現(xiàn)在廳堂亭榭、游廊畫舫等園林建筑明顯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達到了16.3%。空間的欲放先收、欲揚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間的局限,收到小中見大的效果,從而取得豐富的園林景觀。這種處理手法,在蘇州園林中帶有普遍意義,也是蘇州園林共同的特征。
當從游廊繞過土山后,空間就豁然開朗起來,園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頓時襲來,使人從空間上獲得愉悅感,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務使人不能一覽無余的看到全園的景色。
惲格在《雨田畫跋》中說“境貴乎深,不曲不深也”,而文徽明在《拙政園圖詠?薔薇徑》中提出:“窈窕通幽一徑長,野人緣景群芳,”可見,曲折幽深是蘇州園林拙政園意境特色的典型特征,同時它又是中國藝術東方文化典型的審美特征之一。蘇州園林拙政園曲折通幽的意境風格主要表現(xiàn)在曲徑通幽、含蓄掩映、小廊回合等方面,蘇州園林拙政園里最富于審美意境的曲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