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在時間的長河里,它吸引了不少名人停駐,很多故事曾在這里發生和沉淀。這些大隱隱于上海的名人故居,它們大多保留著時代的印記和當時的建筑特色,很值得找個周末,帶上孩子走一走。
讓孩子在這些歷經歲月滄桑的老建筑里,聽一些屬于這些房子的名人故事,這比在歷史書里看到的內容更值得記憶。
1、孫中山故居
孫中山故居位于香山路7號,主要由孫中山故居和孫中山文物館兩個展示場所組成。孫中山故居是孫中山和宋慶齡唯一共同的住所,是一幢歐洲鄉村式小洋房,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后,宋慶齡繼續在此居住至1937年。1945年底,宋慶齡回到上海將此寓所移贈給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地。
2、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號,為一幢白色的西式小洋樓,周圍是花園和草坪,氣氛優雅脫俗。樓內陳設有宋慶齡生前使用過的物品,樓下車庫內停放著當年斯大林贈送的蘇聯轎車。這里曾是一位希臘船主建造的私人寓所,作為敵偽產業由國民黨政府沒收,歸中央信托局管理,后根據蔣介石手諭,中央信托局"將此屋撥給宋慶齡使用"。
3、毛澤東故居
毛澤東故居位于茂名北路120弄5-9號,是一幢老式的石庫門房屋。1924年2月中旬,毛澤東在擔任中共中央局秘書、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執行委員、組織部秘書等職務期間,曾在此居住,現被列入上海市的文物保護單位。
4、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位于大陸新村9號,是一棟紅磚紅瓦的三層建筑,外形具有他故鄉紹興民間住宅的風格。1933年4月-1936年10月魯迅先生居住于此。1936年10月19日凌晨,魯迅在這里與世長辭。魯迅故居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人物紀念館,館名由周恩來總理親題。
5、蔣介石故居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結婚。那時宋子文在今東平路9路買下一座較大的花園洋房,作為宋美齡的陪嫁之物,這就是如今的上海蔣介石故居。這座英式花園別墅,現為音樂學院附中。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執政期間,經常來上海,這里是蔣介石的行宮,提名為愛廬。
6、張愛玲故居
張愛玲故居位于常德路195號,是一座過去叫做"愛丁頓"現在叫"常德公寓"的意大利式建筑,已經斑駁,但依舊鶴立雞群。當游客輕輕走近,鼻子就能觸到老房子特有的霉味兒,這一團混沌不清的氣息,仿佛還在如泣如訴地回憶著那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7、張學良公館
九一八事變前后,張學良曾在1933年以后三次來上海。他有三處寓所,這座公館是張學良最后的一所。這是一幢三層的花園洋房,毗鄰復興公園,乳白色的外墻,整幢洋房是當時西班牙設計師所設計的。
8、梅蘭芳故居
位于馬斯南路121號(今思南路87號),1932年梅蘭芳從北京遷居上海后就住在這里,一直住到1938年;1942年從香港回來后繼續在此居住,直到抗戰勝利后回到北京。這里是一棟四層西班牙式花園洋房,被稱為“梅華詩屋”。
9、巴金故居
武康路113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萬讀者心目中的文學圣地。1955年5月,巴金遷居武康路寓所,這是他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長久的地方。上海旅游者可以在這幢花園洋房里,感受巴老先生后半生那交織著的悲歡。
10、阮玲玉故居
上世紀30年代著名影星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絕筆,含恨服毒身亡。阮玲玉的名字載入中國電影百年史冊。這個悲劇人物居住、自殺所在地,位于新閘路1124弄9號——沁園,讓一路慕名而來的訪客隨景生情,一下子回到那蠟黃的歲月,遙遠而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