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尋甸縣著力在識才、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做文章,進一步盤活鄉土人才隊伍,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振興鄉村,應走好“內涵式”發展道路。所謂“內涵”就是圍繞本地資源做足文章,在此期間,生產要素、自然生態、勞動力等等都是應當關注的點。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素。產業興旺、村容整潔、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等,都需要人才作保障,也離不開人才做支撐。人才建設應當貫穿鄉村振興的全過程。鄉土人才作為鄉村振興的“動力源”與“活分子”,更能發揮自身優勢,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鄉土人才,有智慧。生于斯長于斯的鄉土人才,更熟悉農村實際情況,更容易找到的振興鄉村的“訣竅”和“捷徑”。他們能夠帶領家鄉父老進一步盤活本地資源,提高致富本領,興辦集體產業,從而不斷拓寬創收門路、迎來幸福生活。其實,這些也早已在決勝脫貧攻堅中得到了有力印證。
鄉土人才,有情懷。吃水不忘挖井人。相比外來人才,在農村走出來的鄉土人才,更容易激發“反哺報恩”的本能。因為他們與農村有著天然聯系、與農民有著深厚情感。把他們更好地發動和組織起來投入到鄉村振興的宏大工程中,將有利于補足人才“短板”。
鄉土人才,肯擔當。頭頂艷陽天,腳踏黃土地。備嘗農桑之艱的鄉土人才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奮進勇氣和創業膽魄,他們把振興鄉村當做自己的分內職責,不懼艱難、勇于開拓,在科技興農、勤勞致富、扮靚家園上走在前、做表率,能夠發揮強有力的“頭雁效應”。
實現鄉村振興,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這既是一種自立更生的發展理念,更是一種拼搏向上的進取態度。鄉村振興,要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對鄉土人才予以政策扶持,滿足他們對技能培訓方面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讓他們放下包袱、輕松上陣,更好地攜手家鄉父老實現富民興村的宏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