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斑駁的圍墻,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精致的門窗,彰顯著昔日的輝煌,但是我們感受到的不是炫耀和霸氣,而是內斂和儒雅……建水團山古民居被譽為“完整保存19世紀風貌特色的原生態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位于建水縣城13公里的西莊團山。
相傳明洪武年間,江西一位名叫張福的商人,把生意做到了臨安,看上了縣城外土地肥沃、風俗醇美的張寶石寨,世代發展,之后張家衰落,在之后就到現在。團山村保存完好的民居古建筑26處,其中有典型意義的古建筑共有7處,2005年6月,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保護基金會(WMF)將其公布為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
建水團山民居建于清朝末年,是一組以漢民族建筑風格為主體的建筑群體。現存有完好的傳統民居15所和古寺、廟、祠6處,其建筑質量、完好程度和文物價值堪稱中國古民居建筑中的一絕,已被列為世界紀念性建筑保護基金會保護名錄項目。團山民居以“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馬轉角樓”等傳統建筑形式為主。多為二進院,門樓建筑氣派,雕梁畫棟充斥其間。屋內屏門、坎窗、柱礎等古色古香,雕刻精妙,寓意深刻。可謂多而不繁、艷而不俗、樸而不滯,其內容豐富,捭法細膩,形象逼真,更有書法、壁畫、詩詞、楹聯、典故等令人嘆為觀止,構成了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走廊。
建水團山村歷史上曾是彝族人的居住地。團山至今完整保存了十九世紀滇南鄉村的特色風貌與社會人文環境,村中現存的古建筑由傳統的漢族青磚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漢彝結合的瓦檐土掌房三類建筑組成。被稱為“擁有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而入選2006年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名錄。
其實在古老的建水(古稱臨安)城,已經是古建筑的博物館了,典型的有臨安豪宅“朱家花園”,但誰又會想到在離建水10余公里的村莊“團山”會有建于清末年間、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和古建筑15座之多。
團山的古民居建筑有一寺、三廟、八大廳、十二“大五間”之說,一寺為大乘寺。三廟為上廟、下廟和家廟(張氏宗祠)。廳是官人辦公用的“廳事”上加廣即為官府的辦公室。民居中有此廳的就有八處,分別是皇恩府、司馬第、秀才府、保統府、將軍第、張家花園以及門牌29、82號。“五大間”即五間大瓦房連在一起,具有此規模的民居就有十二座,分別是皇恩府、司馬第、秀才府、保統府、將軍第、張家花園、知雯園等。
團山現存的古民居是典型的中原漢式傳統設計,同時巧妙地吸收了彝族土掌房的建筑樣式,有一進院、二進院、三進院及縱橫組合連接而成的建筑院落,涵蓋了云南傳統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馬轉角樓”等傳統形式,其建筑的精美沒有因歷史的久遠而衰敗,世代有人居住,許多老房子的木頭雖經百余年,仍然不朽。團山也因此被冠以“云南樓蘭古城”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