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一些旅游景區經常能夠看到它們的身影,一般園林里面都有假山、小河甚至比較小型的瀑布,花草蟲魚更是不用多說,亭臺閣樓也是應有盡有。
而在普通園林之前便是苑囿,即皇家園林。
自古皇家興苑囿,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都有修建園林的想法,皇帝對于園林的修筑一直格外上心。
有人會說,皇家園林不就是賞賞花的地方嗎,純粹是為了皇帝個人娛樂和放松修建的?
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話可就大錯特錯了。
皇帝修筑園林其實有多方面的因素,封閉式的辦公場所使得皇帝勤政不變,所以為了方便處理政務決定修筑園林
說是為了勤政很多人都表示懷疑,這么一個長著花花草草的地方怎么能安心辦理政事?那就舉個例子來說吧,比如清朝的各位皇帝。清朝對于皇帝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從老祖宗那里傳下來的第一條規矩就是,作為皇帝,你必須勤政。可見皇帝也不是每天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的。起初帝王處理政務的地方都是大門緊閉,高高的城墻本就擋住了很多風景和愉悅,再加上夏天悶熱潮濕,即使是想勤政也做不到靜下來辦公啊。
皇帝們覺得這樣的工作環境實在太憋屈了,好歹也是個皇帝吧,于是他們決定給自己修建一個別的什么場所用來辦公。思前想后,不管是建造什么建筑都逃脫不了悶熱潮濕的屬性,于是干脆就建一個園林吧。
在北方的都城皇帝一般都會在夏天逃到別的地方避暑,這樣是在太不方便了,舟車勞頓不說,一些重要的事情還容易耽誤,所以園林也不能修在外面,這時候御花園一類的園林就該問世了。
當然,這也要國家的財力狀況允許,皇帝可不像普通人,隨便在哪個樹蔭下搬張桌子就能辦公和學習,身為九五至尊的他園林修筑自然不能馬虎。起初是為了勤政才修建園林,所以當然不能以游玩為目標修筑,處處都應該體現出自己勤政的作風。在歷代的苑圍里基本都設有勤政殿,這是皇帝專門用于辦公的地方,清新的環境和敞亮的苑圍使得皇帝心曠神怡,終于達到了舒服辦公的目的。
在各大電視劇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皇帝召見一些大臣來御花園"談心",電視中這樣的橋段一般都不是很嚴肅,但是實際上皇帝確實會借園林來當作自己和大臣會面的場所,這也不是什么貪于玩樂的事情。他們還會把自己需要面見的外藩使者召到御花園,一方面出于自己驕傲的心理,想給外國人看看,我的庭院是不是特別霸氣,另一方面在比較寬闊的地方也容易降低人們的心理壓力,得到更好的談話效果,為國家謀取利益。
有些帝王比較滿足園林里的辦公和休息方式,甚至會長期居住在苑圍中,經常會在園林里開會,和大臣會面商討要事也都是他們在園林里經常會做的事情。園林從這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只是一個長滿花花草草的花園,而是真的帶有勤政的色彩的另一個宮城。清朝的皇帝恪守本分,謹遵祖上的教導,要做一個勤政的皇帝,在這一點上是無人能比的。
苑囿的修建要根據一定的規章制度,并不是憑空設計或者建筑的,符合禮儀制度、維護王權統治是修筑的基本原則
雖然修建苑囿是想在比較寬松的環境下辦公,但是該有的制度和規則還是要有的。比如苑囿在修筑的時候要遵從正常宮殿的原則,把園林分為宮和苑兩個部分,宮自然是指宮外的地方,這些倒不是皇帝經常涉及的,而苑就大不一樣了,各個朝代在苑的修筑方面都有不同的材料、規則和傳統,他們專門制定了相關規定用來約束園林的修筑。雖然是一個花園的樣子,但是也要像宮殿一樣分前后和重點。宋朝時期出現了《營造法式》,這就要求工匠們要合理合法的修筑皇帝園林。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這使得建筑也跟著出現封建思想的影子,哪里應該作為重點修筑,哪里應該講究和諧對稱,這都是有規定的。院落組合和場景步驟都要符合禮法的約束和等級。皇帝把自己的園林修建得這么井井有條其實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只有皇帝做到了恪守本分,遵從禮法才能要求百姓們支持禮法。
布局方面首先要求對稱,這是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審美觀念,整整齊齊的看上去總是美觀一些,不過在古時候可不僅僅為了看著美觀,這里還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重要的宮殿往往放在最中心的地方,這個布置都圍繞著中心點,其他的景色依次列開作為陪襯物分散在中軸線兩邊。
同時,苑囿里有山、水、花、鳥,就像一個小世界一樣,這也是表現了皇帝九五至尊的地位,作為皇帝的他擁有整個江山,所以把江山縮小到皇帝的后花園也正是印證皇帝的身份和統治地位。有些皇帝覺得,普通的后花園根本表達不了我的雄心,我和歷代皇帝相比還是更勝一籌,所以他不滿足于歷代皇帝的苑囿修筑面積和財力支出。
他們會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就是為了修筑最完美、奢華的苑囿。這時候皇帝想要勤政的念頭已經慢慢被唯我獨尊的思想侵占,修筑苑囿成為皇帝的一塊心病。其實表現皇帝地位的東西不止苑囿的范圍和大小,在皇帝平時穿的衣服上也能看得出來。墻上雕刻的動物一般也都是龍,外墻上的是一些其他的動物,就像龍的助手一樣待在比較遠的地方。
外地大臣或者外國使臣會帶來一些特產和稀奇古怪的東西,皇帝就會把它們全部放到苑囿中。因為帝王擁有全天下的東西,這也表現出大一統的美好局面,所以皇家園林里就應該有全世界的奇珍異寶,這樣的大一統觀念常常跑壞了奴才們的腿,為了給皇帝尋找全世界的奇珍異寶也是出了很大氣力。打個比方,圓明園。首先圓明園在布局上就很大氣,非常符合皇家園林的標準,其次里面收納的東西更是豐富,版圖都是九個島環繞著的形狀,象征著九州。
皇帝的迷信和游玩心理也是影響苑圍建造的原因之一,苑囿中多有代表宗教的寺廟樓宇,游玩性質的開發也逐漸重視
建造苑囿只是為了工作,這個理由還是不太能讓人信服。現在就要說說皇帝自己的小心思了,首先古代對于宗教的理解其實不是那么深刻,人們只是愿意相信那些不存在的神仙而已,沒有什么具體的宗教崇拜,皇帝也是一樣,不管什么信仰,皇帝都愿意來試試。迷信是古代每個人都會有的,他們對天災人禍的認知不是很多,科學更是一竅不通,所以經常燒香拜佛渴望得到眷顧。
作為一統天下的皇帝,自己擁有那么多財富和顯赫的地位,一個決策就關系到整個王朝的興衰,也難怪他們經常會把祭祀掛在嘴邊。話說回來,在皇帝的園林中,祭祀的場所比比皆是,不管是儒家、佛教還是道教,都能出現在這里,統治者不僅安排別人祭祀,還會經常自己出席祭祀現場,人們對于神靈的敬畏使得君王也有了一層神的色彩,所以君王和神的聯系應該緊密些才符合常理。
精神上的滿足和肉體上的舒服要同時存在,這才能達到人生巔峰,所以皇帝的園林還有娛樂方面的作用。他把天下最好的物種放進自己的園林里,不用南下也能看到江南水鄉的樣子,何樂而不為。當然,園林中也不可能千百年來都是山山水水,這樣也會看得枯燥乏味,于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皇帝們開始對園林的娛樂設施加以改造。
戲臺是歷代皇帝和太后喜歡的地方,唱戲的人都是挑選京城里最好的,把他們直接接到皇宮里專門為戲臺子編新戲。宮女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也正是為了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皇帝喜歡賞樂看舞,在平時宴請的時候也會有樂師和舞者上來盡興,所以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的皇帝會安排雜耍和投壺的場所,這些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增加。但是苑囿中加入了娛樂的設施就意味著修筑園林的最初目的已經不是唯一的目的了。
綜合以上所說,園林還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修筑的,既要遵從禮法還要有專門的風水師和宗教祭壇作為陪襯,君王的九五至尊的形象還要在山水中體現,這也太多規矩了吧,不過勤政的目的終究是達到了,還能有額外的娛樂收獲,難怪皇帝們都爭先造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