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中,“隅,陬也?!苯锹渲?,而處于園中的犄角旮旯,尤指內墻角落,預示園林空間的盡頭。
空間,在園林中不單指五感所獲的物理空間,文人意指更多的是延展出的精神空間,所謂既有現實空間的“象”,又需幻想空間里的“境”。而園中對于“意境”的追求,首要便是在“現象”中有無盡之感,才會容得思緒浮游,入境得意。
“無盡”意為無窮無限,而“園”生在“口”中,如何營造無盡之感?!坝纭睘槭滓苿葜x。
“隅”本多為三角立體空間,直硬的線條猶如一把利劍,殺氣凌人,望而畏懼。補或破,皆是以巧法,化煞為圓。
花木補隅——花木群植,將“隅”掩藏
花木輕盈身段,群而植種,藏匿“隅”之鋒凌。翠竹為其一,竹竿身正,竹葉輕靈,竿葉相和,謙謙君子則以掩藏。滄浪亭中此法最盛,因其地域闊遼,以群竹栽種,弱化墻垣線條,而獲林野之感。留園「石林小院」則以山石圍壇,青蔥茂盛,假借花窗作景,而忘其本質。
芭蕉為其二,白居易有云“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窗下植蕉,隔窗知雨。拙政園「聽雨軒」后,則是以片蕉映墻,而得“綠惜”之意。留園「揖峰軒」外,“綠蠟”“冷燭”自隅而起,暖陽傾下,碧波流轉。所謂“墻角種蕉,信然宜矣。”
藤蔓植物亦為嘉,藝圃入口處的薔薇攀緣墻角,花開爛漫,時艷紅,時鵝黃,時粉玫……花落孤零,苔痕相依,“墻皮花”果如其名?!冈→t」爬山虎,更是不甘示弱,漫墻攀附,似要將這三維空間,一展平鋪,無論春生冬寂,綠墻依舊。
山石補隅——山石倚墻,將“隅”吞沒
山石剛勁強勢,以石掩墻,搶奪“隅”之冷冽。其以群山之勢,耦園「無俗韻軒」以山石群峰,錯落成景,高低遠近,氣吞墻垣?;蚴巧绞瘒拢魣@「恰航」處,山石成梯,樓閣環繞,輔以花木,呈境天然。又或假借山谷,網師園「殿春簃」外,東南角上以山石補之,群山迤邐,山勢延綿,峽谷無盡。
山水花木——水前山后,將“隅”淡化
山水之境幻美,花木點飾,化解“隅”之無情?!傅畲汉m」西南角則用數峰高聳,中為深谷,谷底藏泉,曰“涵碧”,山上梅竹公子,山窮水復,別有境界。
建筑補隅--建筑遮擋,將“隅”覆蓋
獅子林扇亭在環廊的轉折處,以扇亭的弧線補隅。內弧短外弧長,拓寬視野,更宜觀景。而亭后開窗,可見湖石花木,角隅痕跡不見。
補隅,關鍵在于自然掩映,剛柔并濟,巧將角隅化無形。
破隅,破勢而出,巧于用地
破隅,拙政園的「海棠春塢」處可謂經典。“塢”為“隖”,左“阝”為“阜”,多為山地,右“阝”為“邑”,多指城市。而《說文解字》中“隖”指四面高,中間凹下的地方。所以據實,取在兩山之間,東面是園中至高處「放眼亭」,西面「繡綺亭」亭頂在望,山腳以黃石假山余脈破墻,角隅而出,尤是咬定青山,山居境界,趣意頓生。
補隅,巧借外物雜糅成柔雅的線條加以修飾,且因藏露障眼之法,空間迷離而得以意遠。而破隅,在原有基礎之上,開膛破肚以破勢,但這種以毒攻毒之法,稍有不慎,便只有破局而出。補隅或是破隅,皆需因地制宜,用法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