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妙觀三清殿始建于唐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它是一處占地達24畝的龐大建筑群,是莆田第一座道觀;后來重修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再次重修,如今的規模雖已大大縮小,但仍是福建現存最大的宋代道教建筑群,被譽為“江南古建之花”。
圖源福建文旅|元妙觀三清殿
三清殿是元妙觀的主殿,供奉的自然是道教的三清上神,重建于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其坐北朝南,面闊七間,進深六間。也許你會覺得大殿的外觀不像是宋構,這是因為只有中間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的核心部分才是宋代原構,外圍一周是明清時增修擴建的副階。
圖源福建文旅|元妙觀三清殿內部
圖源福建文旅|元妙觀三清殿
三清殿是典型的官樣道觀,重檐歇山頂結構,全部結構嚴謹。殿內20根柱子柱頭微具卷殺,柱礎為蓮花覆盆形,兩柱之間只施闌額,不用普柏枋;斗拱用材宏大,斗底作皿板形,拱偷心造;補間鋪作前后檐各一朵,斗拱和椽檁之間有彩繪的道教圖案,整座殿堂保存有濃郁的宋代建筑風格。
殿內現存有十塊石刻,比如宋孝宗《賜少傅陳俊卿札碑》、陳俊卿謝恩表文碑、宋王禹撰《陳仁璧墓碑》、方昭書撰《祥應廟記碑》等等,其中最珍貴的是宋徽宗趙佶手書的瘦金體《神霄玉清萬壽宮碑》,這塊碑當時是頒布給全國、州道觀立石的全國現存的三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