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林紅:“兩岸之合”的歷史召喚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19-01-04 13:53:08  來源:北京日報
核心提示:四十年前的元旦,一封《告臺灣同胞書》開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門,開首那一句“親愛的臺灣同胞”,不知打動了多少隔海相望的人民。

  四十年前的元旦,一封《告臺灣同胞書》開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門,開首那一句“親愛的臺灣同胞”,不知打動了多少隔海相望的人民。更重要的是,它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奠定了大陸對臺工作的主旋律。四十年后的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發表重要講話,從民族復興的高度看臺灣問題,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意義更為深遠。


  回望來時路,兩岸關系歷經動蕩與隔閡、親近與熱絡,在兩個歷史維度下盡數可見。一個是70年的維度。由于中國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臺灣同祖國的分離,是人為的,是違反我們民族的利益和愿望的”。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系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另一個是40年的維度。40年來,大陸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為政策基石。數據顯示,1988年-2018年,兩岸人員往來達1.3億人次。40年間,政治互動也取得重要進展,如“九二共識”的達成和汪辜會談,如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如2015年的“習馬會”等等。但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來,堅持“去中國化”,兩岸政治互動停擺。


  兩岸關系數十載,有成果也有遺憾,無不透露著對臺工作艱巨而復雜。四十年后重溫《告臺灣同胞書》,宣告兩岸關系再出發,有必要傳遞和平統一的義、理、情。


  于義而言,確立兩岸共圓中國夢的大歷史觀,提出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共擔民族大義的時代命題。兩岸和平統一是必須“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去完成的歷史使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構成。這要求兩岸中國人將臺灣放到歷史的長河中,去思考臺灣在民族復興中的特定地位和作用,思考臺灣前途與國家統一的關系,思考臺灣同胞福祉與民族復興的關系,而這必將導向一個積極的結果,即以共同推動、共同維護和共同分享為支柱的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實現。這是心靈契合的過程,是和平統一的中國夢實現的過程。


  于理而言,規劃兩岸關系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大戰略,關照促統與反“獨”的一體兩面。在促統方面,和平發展是《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最為積極的成果,“九二共識”是推動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國家統一是“九二共識”的題中應有之義,應進一步探索“兩制”臺灣方案,為解決政治對立、實現持久和平設計藍圖。在反“獨”方面,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因為“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由于外部干涉勢力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勢力的存在,大陸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于情而言,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大政策,與臺灣民眾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臺灣同胞為大陸改革開放做出了重大貢獻,而隨著大陸經濟發展,為臺灣同胞謀福利的能力更強、條件更多,應當以同胞情和同理心相偕以行,彼此扶持,共同發展。2018年,大陸發布了31條惠臺措施,擴大臺灣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而“中華民族經濟”的重要概念,不僅強調兩岸要打造共同市場,還要應通盡通。隨著“中華民族經濟”的不斷壯大,很可能率先在經濟社會方面實現《告臺灣同胞書》提出的“把力量合到一起”,為和平統一奠定堅實基礎。


  兩岸之分,是歷史創傷,源于國弱家貧;兩岸之合,是歷史召喚,系于共同奮斗。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乃無法分離的歷史進程,這一澤被后世的歷史偉業,應由兩岸人民共同締造。


 
標簽: 兩岸之合 歷史

本文標題: 林紅:“兩岸之合”的歷史召喚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zhusixiang/show-1223.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項目策劃
項目方案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东县| 成武县| 台南县| 朝阳市| 衡水市| 中西区| 潢川县| 天水市| 平顶山市| 乐清市| 郁南县| 吴堡县| 阿图什市| 汝州市| 上林县| 南宫市| 财经| 昂仁县| 东城区| 资源县| 比如县| 中宁县| 敖汉旗| 民丰县| 建平县| 巴东县| 永川市| 白玉县| 涟水县| 广元市| 永川市| 长海县| 鸡泽县| 平潭县| 安新县| 宝清县| 邛崃市| 东源县| 拜城县| 沽源县| 辽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