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藝名“花臉張”,生于1968年,陜西寶雞市陳倉人,陜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寶雞社火臉譜繪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1年榮獲“中國十佳民間藝人”稱號,2013年社火臉譜工藝品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17項外觀設計專利。現為寶雞社火臉譜博物館館長,寶雞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客座教授,西安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
社火馬勺臉譜,是用馬勺作繪畫的“紙”,以社火臉譜為內容的社火臉譜構圖。勾畫、涂色、注重眉、眼、嘴的裝飾,它從人物的性格和容貌特征出發,以夸張的手法描畫五官的部位和膚色,進而突出表現各類人物的內心本質。
馬勺臉譜,它是陜西傳統特色手工藝品,屬于寶雞社火臉譜的一種,在陜西民間,春節至今仍有耍社火的習俗。馬勺原本是當地中國先民的一種生活用具,從夏商沿用至今,選用優質的桐木、春木、桃木等作為原料,通過手工一刀一刀精雕細刻而成。社火馬勺臉譜傳承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淵遠文明,記載著周秦文化最輝煌的民俗過程。
“我第一次見到‘社火臉譜’,那是在1976年春節,當時不到8歲的我,第一次看到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遠遠走過來的社火,被這些壯觀的景象和龐大的社火隊深深地吸引,擠在人群里好奇地追看,久久不愿離去。”回憶起首次接觸到社火臉譜的印象,張星老師還是記憶猶新。
從此,張星老師就喜歡上了看歷史書籍,對歷史人物的性格秉性有了些許了解,這為他以后創作社火馬勺臉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2000年,張星不顧親戚朋友的一致反對,毅然決然的辭職回家,開始了社火馬勺臉譜的創業路。
在剛開始,老手藝人們都很保守,不愿意將“家傳手藝”傳與外人。張星反復去做工作,每次都要在崎嶇的山里走幾個小時,餓了就啃口干糧,渴了喝口泉水。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堅持不懈下,終于收集并整理了600多張社火臉譜的圖片,為他的事業打下了一個堅實基礎。
當聽朋友說先前的馬勺臉譜有些許缺點后,張星就從各方面研究改進馬勺工藝,在用料上,試驗了幾十種材料,經過篩選,最后選擇了“梧桐木”作為基料,因這種顏料更容易保存。
然后又將老手藝人們用的酸性土顏料,改為色彩鮮艷又不會掉色的溫莎牛頓廣告色。為使臉譜呈現現代立體感,利用寺廟“瀝粉勾金”方法,使線條有突出感,熠熠生輝。除此之外,還在“馬勺臉譜”上采用了些鑲嵌工藝,與硨磲,瑪瑙等相結合。在張星和工人們的共同努力下,質量優異的社火馬勺臉譜終于生產出來了。
在2003年,張星的社火馬勺臉譜被帶到法國“中國文化年”上展覽,現場搶購一空,法國藝術家翹起大拇指連聲稱贊;“最早的抽象藝術原來在中國”。伴隨著民族文化開始走向世界,張星的“社火臉譜”被法國盧浮宮博物館選用,在法國受到很高的贊賞,甚至在意大利羅馬的安吉莉卡博物館舉辦的世界衍生藝術節,張星的馬勺臉譜與達芬奇的藝術手稿共同展出。
在2005年8月28日,對張星來說是一個值得慶祝的特殊日子,他設計制作的“四路財神譜”被國家郵票局選中,正式在國內外公開發行。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張星接受奧組委的邀請,作為陜西的參會代表,來到奧運村民間手工藝展示活動現場。帶著他的社火馬勺臉譜,張星在世界人們面前好好秀了一回寶雞的民間藝術,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