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s Vogelaar:混合空間或者是混合城市,在德國科隆新媒體藝術學院做混合空間系的教授,一開始在阿姆斯特丹,后來在柏林建立起來我們的混合空間工作室。我們可以做自己的項目,也可以按照企業的要求做一些定制的項目,這是我們所做的一些工作,這是去年和今年給拜耳做的一些工作,他們和我們一起合作,看看很多的應用如何能夠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尤其涉及到很多城市的規劃和發展方面。我們也尋找一些建筑設計機構,包括在德國和在荷蘭的研究機構來共同設計未來城市。這是很早做的一個項目,就是1999年到2002年,我們為荷蘭政府的一個智庫工作,這個智庫想做的事情是信息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改變治理方式,改變社會,這個智庫也涉及到安全、健康、國際關系等等方面的問題,這些都和我們對這個空間的利用密切相關,這個會擴展到城市的空間以及地區空間的利用。
我們很早之前做的項目,差不多20年之前,我們通過這個模擬技術和數字技術共同來進行混合空間實驗,當時我們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大家還是用軟盤,電腦的控制非常有限,但是我們做這個工作還是很有意思的。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動畫不僅僅能夠展現一個故事,同時也逐漸成為一個研究。我們感興趣的是信息流的溝通,我們把它關掉之后進入一個抽象的倫敦城市的建模,我們把它分成不同的街區,之后我們可以想像整個系統的信息分析。幾秒鐘之后可以看到這個模型不僅僅包括實物的空間,還包括信息的空間,這些橘黃色的變成藍色,質量也發生變化,它就是信息流。這個城市有信息空間加入,所以我們非常感興趣,于是就開發了這樣的溝通工具,我們把它叫做動態信息溝通工具。把這個模型分成不同的小的空間,之后看一下這些小的社區,看他們如何在未來有所作用,最重要的一點是信息如何進行溝通交流,你可以做很多圖形分析,但是人們都看不懂,所以如果放在一個動態的動畫里,就有機會跟大眾進行講解,同時也以一種更為智能的方式來使用它。大家都有不同的專業背景,有工業設計、媒體、建筑、城市化等等,我們都是學者,我們做了大量學術上的研究,同時也做了很多實驗性的工作。
簡單介紹一下產品系列,這是德國的一個區域,它是一個農村區域,在德國西部的郊區。這個區域在19世紀是一個工業區,18世紀開始工業化,這是后工業的遺產,他們去年開始希望能夠對這個城市進行重新的翻新,再利用原有的工業設計。有很多鋼鐵工廠,右邊這個圖可以看到采礦工具,我們把這些轉換為藝術館、文化中心,當時艾森市以及郊區讓我們來做一些項目,這是2010年讓我們把它轉化成藝術和文化中心。04年就希望我們2010年交工,所以我們想如何利用這些新的技術,同時利用這些新的文化元素來開發后工業區域,還要考慮如何使用這些城市的地下。這張幻燈片是我們給他們做的一個項目提議,他們也意識到對這個城市的公共空間進行重新設計,當然這不是一個傳統的歐洲設施,而是一個大規模的區域,它是在工廠周圍所建造的,公共區域就是移動的區域,基本上和中國高速公路的狀況一樣,所以我們在街區和高速作為兩個設計元素作為提議。后來把高速公路關掉,做了一個大的慶典,有很多人參加。所有的結構包括工業結構或者是后工業的結構都進行了翻新,在幻燈片最后會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么高速公路會消失,我們必須讓舊的高速公路有新功能。
在07年香港社會住房部邀請我們來為孩子們進行設計玩樂的場所,因為在香港的小孩都喜歡看虛擬網絡游戲,所以讓我們建立一些新的游樂場。我們在電腦游戲城市設計有一些模塊,還有移動的操場,比如小孩愿意在這里玩兒的話,我們就把游戲空間模塊放在這里,同時還可以放到另外的場所,我們可以利用電腦游戲的潛力來更新街區實際的游樂場,這樣小孩們就可以有地方玩兒了,還可以社交,而且還可以有體育上的設施。
這個項目是住里面的人可以做自己的設計,這是移動的賬篷,非常便宜。我們做的是組合板和膠帶紙,它是非常薄的組合板和膠袋紙,我們叫做自助式的小亭子。
接下來的項目也是為荷蘭自然保護所做的設計,當時我們考慮了利用溝通的戰略,利用信息中心以及相關的建筑。
我們非常關注的是看這樣的信息中心應該怎樣來進行架構,里面有在游戲空間里玩兒的人,同時可以真正影響這些實物空間。我們也有很多觀察鳥的人員,我們也可以讓人的因素作為一個門外漢,把他們的專業拿進來之后提供一些信息,利用他們的信息可以把自然保護區的人為信息輸入,并且整合進去。
這張圖是我們會給這些專家以及門外漢的工具,讓他們更好的來觀察四周,他們可以利用一些新的工具來適合自己的領域。我們有一個由下到上的展覽,展館展示的信息就是大眾收集上來的信息。
有人建議我們建立一個媒體藝術中心,其中我們做的一點就是對于一個媒體藝術中心需要有哪些因素,我們有一些小的移動的因素,因為像小的城市不可能有錢來建一個大的博物館。最后展示的是我們跟麻省理工大學一起合作為倫敦經濟管理學院所做的研究,他們讓我們考慮一下電動的移動性,為什么對于城市居民來說電動車非常重要,這是非常技術性的問題,但是是從建筑藝術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們是從建筑師和藝術師的角度來看這個技術。現在汽車有很多噪音,有很多垃圾,同時有很多的排放,所以現在到了時機來改變這個狀況了。小車就意味著需要的空間更小,我們城市空間雖然夠,但是問題是我們需不需要買這些沒有必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