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的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大運河是古老的,它有著2500年的久遠歷史,同時它又是“流動的、活著的文化遺產”,這就意味著它不同于長城,不同于兵馬俑。如何認識大運河的多重價值,特別是注意保護與大運河密切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已引起各方面的熱烈討論。
“狹義說”更具有可操作性
關于大運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會有不同的認定。從廣義上說,大運河兩岸居住著如此之多的居民,大運河的1000多公里河段至今仍能全年或季節性通航,可以說是運河流域廣大民眾的母親河。那么,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大運河流域廣大民眾中間世代相承的、與這一帶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以及文化空間,統統都可以被認定為大運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體而言,京劇、越劇、評彈、年畫……乃至一系列傳統節日和民俗,凡在大運河流域范圍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幾乎全都可以囊括其中。
不過,這種認定似乎也有過于寬泛的弊端。畢竟,一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誕生及其成長,都有著它的內因和外因,僅僅因為它和大運河沾上點邊,就把它認定為大運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似乎還缺乏說服力。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發現,如果按照這個口徑去做,也就給下一步的保護工作出了難題:范圍如此之廣,品類如此之龐雜,我們又該怎樣具體操作呢?
正是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提出“狹義說”,主張從狹義來界定。既然我們認為大運河的主要功能是水上交通,那么我們首先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到與歷史上水上交通相關的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此來梳理歸納。這樣一個界定會比較狹隘,卻有利于下一步保護的實施,具有可操作性。
具體而言,哪些是狹義的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呢?筆者以為,它們至少可以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與大運河水上交通運輸密切相關的手工技能與傳統知識,包括造船、造橋,以及建造壩、閘、埠、渡等一系列交通設施的技能與知識;二是船民的社會組織與生活民俗,包括船幫、船民的節日與廟會等;三是與大運河密切相關的民間文學與民族民間藝術,包括大運河傳說、船歌、船拳、水會等。
遺存尚在,工匠難尋
在大運河水系,如今還隨處可見一些交通設施的遺存。有關建造和使用這些交通設施的手工技能和知識,則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技能和知識是由工匠和船民們世代相傳的,如今則處于瀕危狀態。
傳統的木船、石橋,今天的工人大多已經不會造了。與此相聯系的,諸如壩、閘、纖道、埠頭,乃至小小的纜船石,情況也大抵如此。作為物質遺存,我們當然應該加以認真保護,但現在要去尋找那些身懷絕技的老工匠,似乎比保護遺存更困難。當然,畢竟也還有一些營造法則之類的古籍,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研究。不過內行人都知道,光憑古籍中一些語焉不詳的記載,要想在今天重新復制實在是很困難,這也就是今天為什么要在世界范圍內大力提倡保護非遺的重要原因之一。
豐富多彩的水上民俗
清中期以降,大運河已不再承擔漕運重任,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大運河民運的中止。事實上,大運河的民運一直沒有停歇過。因此,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我們有必要關注這樣一個群體——大運河船民、漁民的特殊民俗。
浙江嘉興北郊蓮泗蕩是與大運河相通的一個湖泊,這里的劉王廟歷來成為大運河江南段水系船民、漁民的一個祭祀中心。每年清明、中秋、除夕三期廟會,這一帶的船民、漁民數萬人,紛紛駕船前去趕廟會,船只匯集蕩面,不下數千艘,蔚為壯觀,人稱“網船會”。值得注意的是,時至今日,這里的船民、漁民赴網船會時,依舊以宗族或民間社團的形式參加。屆時,船頭高聳社旗,令人矚目。他們常年在水上漂泊,宗族和民間社團間的聯絡較為困難,于是網船會便成了他們這個群體間認祖歸宗、尋親訪友、打聽漁情船訊、聯絡感情的好機會。據不完全統計,近年赴網船會的會社組織有60多個,有的會社已有二三百年歷史了。他們和清代大運河水系中漕運水手的幫會組織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淵源,是很值得做進一步研究的。以此為突破口,進一步調查大運河船民、漁民的一系列民俗,也就成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內容。
而與大運河密切相關的民間文學與民族民間藝術,自然也應該進入我們的視野。
在民間文學范疇里,有關大運河的傳說故事,以及船民、漁民的歌謠、諺語等,是一個取之不竭的寶庫。一般認為,宋趙彥衛《云麓漫鈔》中所記《吳中舟師之歌》——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就是一首在大運河水域里流傳極廣的典型船歌。
當年在大運河江南段還有一種戲曲團體,被稱為“水路班子”的,就更值得一提了。舊時交通,主要靠水路,戲班到各地演出,往往會包下船只,常年使用,俗稱戲班船。而在清末民初,大運河江南段則盛行一種“水路班子”,稱船臺班。據民國十七年十一月《梨園公報》統計,當時申請參加梨園公會的“水路班子”就有60多班。當年風光,由此可見一斑。
在船上獻藝,不僅僅限于戲曲藝人。歷史上,大運河江南段的“船拳”和“標桿船”也都是很有特色的。“船拳”,顧名思義,是指專門在船上打的一種拳,其套路十分獨特。而“標桿船”則是一種雜技表演,在船上豎起10多米高的粗毛竹,表演者則在竹竿上從容自如地表演各種高難度的技巧動作,這當然是非常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