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首先是記錄真實的,作者的創作受到一種明確的局限,但我覺得這種局限是有益的。我們一直說新聞攝影是攝影領域中帶著鐐銬跳舞的門類,反過來理解,這種鐐銬可能也是新聞攝影最好的一個標識。這個世界不是攝影師主觀上的,從事新聞攝影首先需要的是責任感,而不是藝術上的野心,所以它不曖昧也不模糊。新聞攝影一定要有足夠寬廣的視野和范圍,可能包含社會的各個方面,但是我同樣認為,它的內核是足夠小的,它是一個即時的存在的證據。新聞攝影可以穿著各種各樣的技術外衣,但是它在精神上一定是現實主義,再現應該多于表現。
新聞圖片是需要文字說明的。攝影為了證明自己像繪畫或者其他的藝術形式那么“高大上”的話,通常會拒絕文字說明。但沒有文字說明的作品,可能會引起誤解,或者無力表達它包含的所有要素。攝影不要拒絕和文字結合。我對文字和圖片結合的看法是,沒圖我不信,沒有文字我不懂。我覺得攝影不是一個猜謎的游戲。
攝影是通用性的國際性的語言。它雖然不需要像文字一樣被翻譯,但是它需要被理解。相對來說,翻譯是一個技術性的、比較簡單的環節。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卻是一件特別復雜的事情。所以在很久以前,人們中就流傳著一句話,理解萬歲。萬歲在中國是一個很嚴肅的詞,由此可以看到我們對于理解是多么看重。放下藝術家身份,對于創作者也好,觀看者也好,可能都會更易于較好地理解作品。
?。ㄐ氯A社攝影部國際照相室主任吳曉凌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攝影研討會之中西方文化語境下對當前攝影作品的解讀”中發表了上述觀點。本報記者郭青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