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是指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紙(安徽省宣州)、端硯(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
湖筆
產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善璉古屬湖州府,故稱湖筆。湖筆自元代以后取代了宣筆的地位,分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類,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點。湖筆選料嚴格,如羊毫主要選用山羊腋下毛,所取毫料須多曬,除去污垢,然后根據毫料扁圓、曲直、長短、有無鋒穎等特點,浸于水中進行分類組合,一般要經過浸、拔、并、梳等70余道工序。被譽為“筆中之冠”。
徽墨
是以松煙、梧桐煙、漆煙、膠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種主要供傳統書法、繪畫使用的特種顏料,因產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墨經點煙、和料、壓磨、晾干、挫邊、描金、裝盒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具有色澤黑潤、堅而有光、入紙不暈、舔筆不膠、經久不褪、馨香濃郁、防蛀防蟲等特點,是書畫藝術的珍品。徽墨有高、中、低三種規格,高檔墨有超頂漆煙、桐油煙、特級松煙等。
宣紙
產于安徽南部涇縣,因歷史上屬宣州府,故名。宣紙最早產于唐代,它的原料是青檀皮。清代才摻和稻草,改變了用料比例。宣紙分生熟兩種,生宣漬水滲化,作寫意畫最好;熟宣經過膠礬浸染,不滲化,宜于工筆,細描細寫,為書畫最理想的用紙。宣紙具有紙質柔韌、潔白平滑、細膩勻整、不起皺、不掉毛、不怕舒卷、抗老化、久不變色、不蛀不腐、卷折無損等特點,便于收藏,有“紙壽千年”之說法。
端硯
產于廣東省肇慶市,因隋在肇慶設端州府,所以稱端硯。端石是一種水層巖,開采于唐,宋代已為世人所重視,其特點是石質細、易發墨、墨過細稠而不滯、不易于涸。端石以紫色為主,名貴的石品有青花、魚腦凍、蕉葉白、蘇青、冰紋等。端硯貴有石眼,它是天然生長在硯石上的石核形狀的眼,人們利用石眼花紋雕刻的硯臺尤為名貴,有“端石一斤,價值千金”之說。端石塊大的不多,故多隨形雕刻,追求氣韻。端硯與歙硯、洮河硯、澄泥硯被譽為中國的四大名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