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遺存的早期古建筑,絕大部分在山西境內。中國早期古建筑的發展脈絡,只有在山西才能有所領略。
通過對唐代、五代幾座建筑斗拱的對比觀察,我們可以梳理出早期古建筑斗拱形制的演變情況。
通過對近百座宋、遼、金、元典型建筑的梁架特色進行對比觀察,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建筑在這400年間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發展軌跡。
如此完整的時代序列,加之在品類數量上斷層式的領先和齊全的形制,吸引著所有的古建愛好者。山西,成為了欣賞古建的打卡圣地。
都說中國古建要看山西。那么,這些留存了千百年的珍寶,應該看什么,怎么看?它們看似千篇一律,實則千變萬化!
一看屋頂
漂亮的屋頂具有奪人眼球的效果,屋頂樣式是古建筑等級的象征,廡殿頂體現的高貴、重檐頂體現的恢宏、十字歇山頂體現的典雅、卷棚頂體現的柔美線條,逐漸升高的屋檐體現的弧線、高挑的檐角體現的飄逸,這些都是古建筑的“頂上功夫”。
廡殿頂丨大同善化寺三圣殿
重檐歇山頂丨太原晉祠圣母殿
二看斗拱
斗拱是中國古建筑特有的構件,是建筑物的柱子與屋頂之間的過渡部分。斗拱體現出建筑美學與建筑力學的交融,它在建筑中是承上啟下、傳遞荷載的構件。
采用榫卯結構、杠桿原理的斗拱成為古建筑結構層的組成部分,增強了建筑的穩定性;斗、拱、昂的變化組合增加了建筑的美感。
高平崇明寺中佛殿前檐柱頭鋪作
三看梁架
山西的古建筑多為抬梁式構架,柱上承梁,梁上承矮柱或駝峰,矮柱或駝峰之上承平梁,進深較大的建筑形成多層梁架,大梁或平梁兩側有叉手、托腳承托檁木,縱橫相交,層層抬起,結構牢固,造型美觀。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建筑梁架極富變化,形成各自的建筑之美。
大同善化寺三圣殿梁架結構
四看天花板
中國不少古建筑的天花板制作考究,有五彩斑斕的平棊、制作精巧的藻井、巧奪天工的天宮樓閣,是古建筑中的小木作精品,在天花板上構成了絢麗多彩的立體畫面。
澤州二仙廟正殿內的“天宮樓閣”
五看柱網
為了擴大祭祀空間,在古建筑中的主殿內減去大殿前部的柱子,一些內柱移開其本應所處的位置,使殿內的柱網發生變化,即減柱造、移柱造,在山西的遼、金、元建筑中最為常見。
移柱造丨朔州崇福寺觀音殿梁架上
六看內部藝術
壁畫、彩塑、雕刻是中國古代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在建筑中不只起裝飾作用,而且使古建筑的觀賞性、藝術性、靈動性都得到極大的提升,是中國古建筑民族風格的體現,是每個時代藝術水平的呈現。
壁畫、彩塑、雕刻讓古建筑充滿活力,具有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裝飾之美與結構之美共同構成了中國古建筑之美。
十二樂伎丨隰縣小西天大雄寶殿懸塑
古建之美體現在多個方面,以上“六看”雖說已能涵蓋它們的大部分美,但更多的細節還需要我們去實地體驗、感受。而山西,是繞不開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