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女性溫柔賢惠、相夫教子、任勞任怨,為家庭付出畢生心血。雖然平時足不出戶,深居內宅,但她們依然熱愛生活,盡力把生活裝點得豐富多彩。孔府舊藏文物是孔子博物館館藏文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府流傳下來大量與女性相關的文物,雖然年代久遠,我們依然可以從中領略到古代女性的風采,依稀可見她們昔日的音容笑貌、生活點滴。
錦衣繡裳
農耕時代,我國有男耕女織的傳統,女子從小就要學習紡紗織布、描花刺繡、裁衣縫紉等技能。中國的傳統服飾華美大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凝結著無數女子的辛勤勞動。孔子博物館現藏有孔府舊藏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飾,其中,明代傳世成衣體系之完整、色彩之鮮艷、款式之齊全、保存之完好、紋飾之精美,在世界范圍內獨一無二。這些珍貴文物里也有不少女性服裝。穿上這些服裝,可以想象,古代女子多么美麗端莊、光彩照人。
青地織金妝花紗孔雀方補女短衫
明 孔子博物館藏
直領,右衽,寬袖,左右開衩。領部加白紗護領,袖口加黃紗緣,腰間兩對黃紗系帶。前胸、后背各一塊孔雀紋方補,間飾朵云、牡丹、壽石、海水江崖等紋飾。主面料為絞紗地上以緯浮長顯花。
紅綢地繡人物故事鳳尾裙
清 孔子博物館藏
便服。土紅色棉布裙腰,兩組褶,褶邊釘青緞絳條,展開似鳳尾。裙樣新穎,色彩艷麗,所繡人物神態生動逼真。
鬢邊珠翠
我國古代女子首飾品類豐富,制作精良,寓意美好。“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漂亮的首飾給古代女子的妝容錦上添花,使她們看起來更加美麗動人。孔府舊藏中就有一套精美的清代點翠首飾,包含簪、釵、耳墜等,其中尤以發飾造型別致,工藝精湛,精致華貴。
點翠嵌珠寶鎏金銀鳳簪
清 孔子博物館藏
長19厘米,銀質鎏金;鳳形,整器以累絲和點翠等工藝裝飾,鑲嵌紅寶石、珍珠點綴。
相夫教子
我國傳統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古代女子肩負著“相夫教子”的重任,不僅要在事業上輔助丈夫,同時,還要扶養、教育好子女。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正是有了無數女性的默默付出,才成就了大丈夫“治國平天下”的抱負;正是有了無數母親的含辛茹苦,才為國家培養出大量棟梁之材。
孔繁灝夫婦行樂圖軸
清 孔子博物館藏
孔繁灝夫婦行樂圖軸,繪孔子七十四代孫衍圣公孔繁灝與夫人閑居的情形。孔繁灝端坐亭榭窗前,右手執書,左臂倚桌;夫人端茶而立,面帶微笑。窗外海棠、玉蘭、牡丹嬌艷盛開。畫像中夫婦二人神態安閑、愉悅,一人讀書,一人奉茶,雖無言語,卻可以看出二人相敬如賓,感情甚篤。
琴棋書畫
“綠肥紅瘦有新詞,畫扇文窗遣興時。”古代一些書香世家、貴族家庭也很重視對女孩的教育,有些聰慧好學的女子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堪稱“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七十四代衍圣公孔繁灝的繼配夫人畢景桓畫藝俱佳,能寫工筆小楷,尤精于工筆花卉、草蟲、花籃,也有詩詞傳世,《國朝閨秀詩柳絮集》《小檀欒室閨秀詞抄》都收有其詩詞作品。在遺存傳世作品中,孔府一直保存的花籃冊和百蝶冊堪稱精品,從書畫作品就可以感受到衍圣公夫人秀外慧中的大家閨秀風采。
清七十四代孔繁灝畢夫人衣冠軸
高陽臺·題百蝶圖
清·畢景桓
翅軟如綿,腰纖似玉,看他嫵媚難禁。兩兩三三,飛來偷入花陰。
香閨午倦拋書卷,把滕王、圖畫重尋。倚晴窗、搦管裁箋,點粉涂金。
笑余亦有丹青癖,記曾描百蝶,未遇知音。欲覓芳蹤,那堪夢杳青琳。
葛衣又逐東風化,捲湘簾、閑煞金針。喜今朝,粉本攜來,許我撫臨。
詠絮才高為人杰,巾幗何必讓須眉?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新時代的中國女性繼承了傳統女性的溫柔賢惠、吃苦耐勞等優良品德,也擺脫了封建禮教的束縛,更加獨立,更加自信、自強,在新時代展現出自己獨有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