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看過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其中對于當時服飾衣著細節(jié)的極盡描摹,堪稱一景。
第三回中,王熙鳳的首次出場,就先聲奪人、氣勢非凡。曹雪芹是這樣描寫的——“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wù)桃\,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
“薛寶釵坐在炕上作針線,頭上挽著漆黑油光的鬏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
“黛玉換上掐金挖云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貍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huán)四合如意絳,頭上罩了雪帽”。
曹雪芹幾句短短的描寫,極其華麗的服飾穿搭躍然紙上。我們也因此得以窺見清朝上層社會、天潢貴胄的審美與穿搭。
作為讀者,在醉心于這些精美的服飾、配色之時,卻也不免感到自己作為現(xiàn)代人,難以體味其中色彩。
如果說蜜合色、豆綠還能想象,那么青金閃綠雙環(huán)四合如意絳,又該是何等顏色?更不敢想,身著粉金鑲邊的粉色暗花緞面交領(lǐng)長襖,橘黃色百褶裙,該是何等神仙模樣。
“霓裳羽衣各不同,精雕細琢一紅樓。”
一部《紅樓夢》,就是一把打開紅樓兒女審美意趣、服裝色彩搭配的密鑰。
看到這里,恍然驚覺,原來中國文化早已與傳統(tǒng)色密不可分。
而我們之所以不了解、難以想象,正是因為中國的審美體系,多年下來產(chǎn)生了斷裂。
不得不說,老祖宗的審美是非常高級的。如今流行的莫蘭迪色、美拉德配色、多巴胺穿搭......種種看似由外來詞匯構(gòu)成的配色“潮流風(fēng)向標”,扒開來看,原就是我們中國氣韻高級的傳統(tǒng)色彩。在這些年,卻慢慢被大家忽視、遺忘。
不難看出,近年來,國外奢侈品品牌很會“利用”中國的傳統(tǒng)元素。傳統(tǒng)樂器琵琶上以蓮花牡丹為母體的寶相花紋,不知怎的就“撞臉”了某貴價箱包品牌上。由許多種植物紋樣融合而成、吸取了眾花的特點,簡化提煉藝術(shù)化的寶相花,就這樣被品牌方“借鑒”,卻只字不提來源。
而這樣的例子,發(fā)生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