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器,儲水之器,可存泉留雪,亦可以滌蕩器物。
原文:
水方,以椆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縫漆之,受一斗。
唐人以水方存儲生水。
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銅鑄之,以備水濕,無有苔穢腥澀意,以熟銅苔穢,鐵腥澀也。林棲谷隱者,或用之竹木。木與竹非持久涉遠之具,故用之生銅。其囊織青竹以卷之,裁碧縑以縫之,紐翠鈿以綴之。又作綠油囊以貯之。圓徑五寸,柄一寸五分。
這一段提到器物有漉水嚢以及綠油囊,一個是濾器,過濾生水;另一個是儲水器,儲存處理好的生水。
瓢,一曰犧杓,剖瓠為之,或刊木為之。晉舍人杜育《荈賦》云:“酌之以瓠。”瓠,瓢也,口闊,脛薄,柄短。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甌犧之余,乞相遺也?!睜?,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為之。
瓢以及木勺都是用來取水的器物。
宋本《蕭翼賺蘭亭》中的木勺
宋《文會圖》中的木勺
熟盂以貯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
熟盂儲存熟水,我們現在熟悉的湯瓶,注子一類亦是此類功用。
札,緝栟櫚皮以茱萸木夾而縛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筆形。
這是滌器,用來刷洗器物,也是宋代斗茶要使用的茶筅前身。
南宋《攆茶圖》中的茶筅
滌方,以貯滌洗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
儲存洗滌之水。
滓方,以集諸滓,制如滌方,處五升。
儲存殘渣。
巾:以布為之。長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潔諸器。
用以清潔器物上的水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