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天下

作為傳統的突厥式騎兵 沙陀人在騎射和近戰方面都有一手
作為傳統的東方式通用騎兵,沙陀人中有不少可以同時擔任遠程和近戰任務的騎術高手。他們的騎射能力,在唐人的史料中,被認為比吐蕃貴族更加強悍。但其近戰功力也非同小可,比很多單純倚重騎射的草原部落民要更可怕。這也是真正讓沙陀人威震天下的原因。
縱觀之前的戰例,我們不難就發現他們的厲害之處。沙陀人曾多次在被敵方伏擊、包圍的情況下,臨危不亂,頑強作戰。沖入敵陣,揮舞著鐵錘痛毆對手,更是沙陀人屢試不爽戰法。無論是吐蕃、回紇,還是日后的契丹人,都曾在沙陀騎兵的沖鋒中敗下陣來。這也說明沙陀人不僅戰術得當,在勇氣和意志力方面也非常強悍。隨著唐朝軍力的衰退,沙陀軍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這就給了沙陀人繼續繁衍壯大的大好時機。

部分裝備更好重甲的沙陀騎兵 在中原戰場上如魚得水
公元868年,唐將龐勛發動兵變,率領部下割據徐州。朝廷派多右金吾衛大將軍康承訓為主帥,與神武大將軍王晏權、羽林將軍戴可師一起,統領率魏博、鄜延、義武、鳳翔等藩鎮兵馬,前往鎮壓。臨行前,主帥康承訓特意向中央請求,調突襲系的沙陀人和鮮卑系的吐谷渾等游牧部落兵參加。
結果,這支規模浩大的平叛軍,在初戰中被叛軍打的一敗涂地擊敗。大將戴可師被叛軍偷襲殺死,另一位大將王晏權也是屢戰屢敗,被打得不敢再戰。
然而即便叛軍連戰連勝,唐軍主帥康承訓還是依然憑借手中的沙陀精兵,逆轉了戰局。當叛軍和康承訓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渙水河畔,埋伏于此的叛軍趁唐軍渡河時殺出,成功的包圍了唐軍主帥康承訓。眼看叛軍勝利在望,朱赤心率領手下500沙陀騎兵一起,發起了奮勇沖鋒。他們揮舞著鐵錘,在叛軍中殺出一條血路。最后不但救出了主帥,也擊退了叛軍。

沙陀騎兵的優異表現讓很多將領出征前都要帶上他們
之后叛軍再度試圖夜襲包圍唐軍,結果又遭到沙陀騎兵的沖鋒反擊。如同當年打算趁著夜色包圍李光顏的蔡州兵一樣,不能承受如此高強度作戰的徐州兵也很快被沙陀騎兵擊潰。隨后,唐軍以沙陀騎兵為最主要的突擊力量,一路勢如破竹,最終成功的殲滅了龐勛叛軍。沙陀人勇冠諸軍的威名也開始為天下人所知。朱邪赤心更因此戰的功績,被賜皇族的李姓,改名李國昌。
李國昌15歲的兒子在戰斗中,表現出眾。數次沖鋒陷陣均在眾將領之前,一手騎射技藝更是全軍上下無不嘆服,被軍士們尊稱為“飛虎子”。他的名字就是后來家喻戶曉的李克用。

依靠戰功而獲得威望與賞賜的李克用
如果說殲滅割據一方的龐勛,還只是沙陀軍在晚唐舞臺上第一次作為主要角色亮相。那十余年后,席卷天下的黃巢起義就讓沙陀人成為了當時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在黃巢大軍攻克長安,并與多路藩鎮唐軍僵持2年后,唐朝特意請來新任沙陀酋長李克用,統帥率領12000步兵和5000騎兵南下關中平叛。李克用的參戰,很快就改變的黃巢與唐朝僵持的局面。沙陀兵如同風暴一般席卷了戰場,將黃巢的幾十萬農民大軍擊的粉碎。暴民盜匪為主的叛軍,在遇到藩鎮兵痞時還能抵擋一陣,遇到沙陀人就難以為繼了。
戰后,論戰功和兵力都位居諸將之首的李克用,被唐朝封為河東節度使。沙陀人也就此從為人賣命的雇傭兵,一躍成為將要爭霸天下的“北境之王”。

黃巢起義的風波讓沙陀人進一步做大
盛極而衰

五代前期地圖
黃巢之亂后,隨著皇室直屬的禁軍的覆滅,唐朝朝廷對各地藩鎮的約束力也幾近于零。在這種局面下,各地節度使也紛紛開始了逐鹿天下的野望。
在眾多勢力中,手握沙陀鐵騎、虎踞三晉之地的李克用,很快就脫穎而出。盡收黃巢叛軍余黨、獲封宣武節度使,并執掌開封的朱溫,是他們最大的對手。兩批出生截然不同的人,都因為黃巢掀起的大洪水,成為時代舞臺上的主角。他們之間的斗爭,也就成為了直接決定天下大勢走向的巔峰之戰。

建立后梁的朱溫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斗爭的前期,朱溫憑借更勝一籌的政治經濟與外交運營,迅速兼并眾多藩鎮。因而在土地、人口和兵力上都遠勝李克用。這也讓他得以用強大的兵力優勢,去壓制李克用的沙陀精銳。甚至兩度圍攻李克用的老巢太原,逼的李克用想要逃亡草原避難。但霸權基礎脆弱的朱溫,在獲得極大優勢后,必然走上了歷代開國皇帝的老路。一系列的屠戮功臣,使得諸將寒心。
反觀李克用一邊,以約為父子的中亞軍事兄弟會模式,籠絡軍中的勇士。因而在李克用去世后,他麾下諸將依然全力幫助其子李存勖征戰南北。最終,才華軍略更勝其父的李存勖,率領麾下精兵,屢次以少勝多,逆轉了戰局,最終消滅朱溫建立的后梁政權。沙陀人建立的后唐政權,也是五代十國中疆域最為遼闊的一個。
期間,以沙陀人為核心的后唐軍,還曾以5000騎兵在平原上直面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通過他們最擅長的沖鋒模式,以劣勢兵力擊潰了阿保機麾下的上萬契丹騎兵。
在李存勖建立后唐后的30余年里,中原地區又先后崛起了后晉、后漢、后周這三個短期王朝。他們在后來史書上的口碑都不太好,但也都有過擊敗北方契丹人南下的不錯戰績。有趣的是,這些王朝的建立者都出自河東的沙陀軍事集團。不是沙陀本族部眾,就是加入沙陀軍事集團的漢人。在一些情況險惡的逆風戰中,沙陀軍事貴族也會像過去的先輩一般,主動從營地內沖出,反敗為勝。就連大宋的開國君主趙匡胤的父親,也曾在李存勖的禁軍中為將。

石敬瑭:別罵老子漢奸了 老子本來就是沙陀人
當然,再勇武的部眾也經不起成功的誘惑與四散各地的稀釋。沙陀人就是在他們最輝煌的五代時期,耗盡了過往的銳氣。隨著宋朝的建立,最后的一批沙陀人也加入了宋太宗北伐幽州的部隊。在宋軍大敗的高粱河戰役后,一些幸存者還被安排在北方邊境地區居住。只是在防范武人與多元文化勝于外患的宋朝,維系沙陀武力源泉的舊習俗制度也被政策全部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