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越來越美,交通越來越方便,生活越來越有滋味。”11月3日,家住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秀岸花園的鄒雪根連用三個“越”來表達家鄉新變化。去年2月,年近七旬的鄒雪根從新橋村動遷安置到秀岸花園后,把新小區內有民樂愛好的中老年居民集合到一起,組建“太湖之聲”民樂團,并在各種惠民演出中迅速走紅。鄒雪根近日獲評市、區“老有所為之星”。
“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把不斷提升鎮湖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作為最高目標。”蘇州西部生態旅游度假區(鎮湖街道)黨工委書記徐建龍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具體到鎮湖街道,由于全域受到嚴格的太湖水源地保護政策限制,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為突出。街道將以“四區建設”即從嚴治黨和生態文明示范區、文旅融合和城鄉一體先導區為主要抓手,讓鎮湖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鎮湖街道地處高新區最西部,三面環太湖,是國家級非遺——蘇繡的主要發源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山水資源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蘊。近年來,鎮湖街道放大優勢資源,重點培育旅游、蘇繡、現代農業等特色產業,并致力于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探索、完善全域旅游的“鎮湖經驗”。
生態是鎮湖街道推進全域旅游的根。開發建設以來,鎮湖街道為了維護美麗生態,大力度推進了杵山太湖退圩還湖和總規劃面積100萬平方米的濕地公園二期環境治理工程,并實施了2.5公里太湖大道生態城段、近10萬平方米的太湖大堤、貢山路、馬山游客中心和濕地公園周邊等一系列景觀綜合提升改造工程。如今,中國刺繡藝術館、蘇州太湖濕地公園等國家4A級景區,太湖一號房車露營公園、杵山生態公園、西京灣生態農場等一批環湖旅游景點,都成為蘇州以及周邊城市周末休閑的熱門選項。
產業是鎮湖街道推進全域旅游的魂。這幾日,改革開放四十年姚建萍刺繡藝術回顧展正在蘇州金雞湖美術館舉辦,又一次擦亮了鎮湖“蘇繡之鄉”的金字招牌。“在大師們的帶動下,更好地傳承創新蘇繡文化,為此我們還設立了600萬元的文化發展基金,加強與高等院校、創意團隊的產學研一體化合作。”蘇州西部生態旅游度假區(鎮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劉輝告訴記者,目前鎮湖已有170余件蘇繡精品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國外友人或收藏于世界各地博物館,形成了2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2名省工藝美術大師、名人和56名高級工藝美術師組成的蘇繡大師集群。

本月,直通鎮湖太湖邊的蘇州有軌電車1號線延伸線開始上線試跑調試,明年4月將正式開通試運營,屆時市民與游客坐有軌電車直達,也意味著鎮湖全域旅游將迎來嶄新機遇。“全域旅游時代,最實實在在受惠的是當地百姓,他們已切實感受到了全面完善的公共服務配套體系的福利。”劉輝介紹,在硬件配套上,鎮湖街道近年來已累計投入超100億元,建設了太湖大道、太湖大堤、貢山路等骨干路網體系,對鎮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幼兒園和小學的異地提檔升級等。
江蘇省首個國家級文旅融合先導區、蘇州市首個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高新區首個省級旅游度假區……這些年,鎮湖街道摘得了不少響當當的文旅招牌。前不久,該街道又迎來兩大新契機。上個月,蘇州西部生態旅游度假區升格機構建制,正式撤銷蘇州西部生態城開發建設指揮部,蘇州西部生態旅游度假區(鎮湖街道)全面進入了“區街合一”管理的新階段。而此前,鎮湖街道聯手蘇高新集團啟動了首個省級特色小鎮蘇繡小鎮建設。
“推進全域旅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瓶頸’,伴隨著‘蘇繡小鎮’的推進落實將一一被突破,包括新建完善吃、住、購等更加高品質的旅游配套等。”蘇州西部生態旅游度假區(鎮湖街道)辦事處主任傅曦表示,鎮湖街道將緊緊扭住蘇繡小鎮建設這個牛鼻子,加強與高新區規劃局和浙江南方設計院的對接,對現有開發框架進行深入細致地優化提升。同時依托高新區與文化部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謀劃成立國家級中華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蘇繡)協同創新中心等,提升蘇繡小鎮的品位檔次,最終建成文旅融合先導區。
展望未來,除了文旅融合先導區,鎮湖街道還將加快建設從嚴治黨示范區、生態文明示范區以及城鄉一體先導區。以“區街合一”管理為契機,按照“精簡、高效”原則,更好地激發區域管理機制創新活力;打造綠色生態產業,做強旅游度假、文化創意、現代農業、綠色環保等4大主體產業,提升綠色發展的含金量;順應全域旅游發展,引導相關村參與新建服務于環太湖旅游度假項目的“一村兩樓宇”工程,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提高鎮湖百姓生活質量。(文/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