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規劃局批前公示了一份歷史建筑保護名錄,新增了400多處歷史建筑,涵蓋了古鎮古村類70處、歷史地段類169處,以及其他類165處。南京市規劃局名城處處長李建波告訴紫金山記者,這次歷史建筑的篩查是從2016年開始,走訪了南京市各個區。在全市范圍普查歷史建筑,這在南京尚屬首次。
此次批前公示的歷史建筑并非2016年住建部發文后的第一批,據了解,南京市政府在3月24日公布了《南京市工業遺產類歷史建筑和歷史風貌區保護名錄》,掀開了普查的第一批成果——工業遺產。
“以前沒有關注到工業遺產,真正走進去以后有很多驚喜的發現。”李建波坦言,也發現了很多保存較為完好的歷史建筑,讓自己非常欣慰,比如其他類里有很多民國建筑保存得很好,他很欣慰能留下更多歷史建筑。上榜工業遺產保護名錄后,金陵船廠、南京第二機床廠、冶山鐵礦、原國民政府首都水廠等6處工廠將為市民留下城市記憶。

“老建筑越來越少了。”李建波說,如今美麗鄉村的建設力度很大,古村古鎮的建筑往往會被改造成小洋房,現在總量已經不多了,大概只留下了不到2%。“雖然有的比較破舊了,但是對我們來說很有意義。驚喜中也看到了保護的刻不容緩。歷史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僅剩這么一點點,如果破壞了就再也沒有了。”
然而,老房子的產權人往往比較多,產權問題比較復雜,取得產權人的同意給工作人員造成了難度。“最后公布了保護名錄以后,老房子也成了公共財產,產權人有義務維修,可以向街道申請維修補助。不過目前具體的細節還在摸索階段。”另外,未經相關部門審批通過擅自破壞歷史建筑,也將會受到相應懲罰。
據了解,公示后的歷史建筑保護名錄還要征詢多方建議,報南京市政府審批后最終公布名錄名單。“我們還在尋找有價值的歷史建筑,可能還會有革命遺址類、商業建筑類。其他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向我們提出將有價值的保護對象加入保護名錄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