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徽省民政廳獲悉: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名單通過公示正式確立。至此,安徽省已有76個千年古鎮、43個千年古村落被列入地名文化遺產名單。
安徽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主任科員劉新軍介紹,許多地名因描述一定地域歷史和文化而形成,是自然環境變遷、人類文明演進的見證。開展地名文化遺產認定工作,對保護歷史古跡、挖掘地名文化遺產記憶以及傳承優秀地名故事有推動作用,讓海內外游子能更好地記住鄉愁。
劉新軍說,安徽歷史悠久,地名文化遺產豐富。從2014年開始,安徽率先在中國開展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認定保護工作。評定的硬指標包括集鎮、村落形成至今達1000年以上,專名沿用也要達1000年以上;軟指標則是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內涵等。

位于巢湖之濱的安徽省第一僑鄉——長臨河鎮名列此次公布的地名文化遺產名單之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長臨河鎮旅外僑胞有4000多名,主要分布在美國、新加坡、加拿大等17個國家。
長臨河鎮源于三國赤烏年間,因“長寧河”穿鎮而過,鎮子濱臨巢湖,故取名長臨河鎮。在清朝末年,由于漕運興盛,長臨河古鎮為巢湖北岸地區的商品分銷集散地,有“小上海”之稱。
吳氏舊居、百年郵政、長臨河民俗館……走進長臨河古鎮,青磚小瓦馬頭墻,木雕門窗冬瓜梁,修繕一新的歷史古跡仿佛一下子把人們帶回了那個昔日繁華的“小上海”。
如今,長臨河鎮致力發展旅游業,打造歷史文化生態風情小鎮。此外,安徽省肥東縣正依托長臨河六家畈古民居群落,計劃投資約20億元人民幣,建設一座以淮軍文化和僑鄉文化為主導的特色文旅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