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城鎮化必須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城市工作必須同三農工作一起推動,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在廣闊的農村地區找到新支點、新平臺和新引擎,具有多元集聚功能的田園綜合體恰好可以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優良載體。也就是說,田園綜合體將成為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田園綜合體將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新樣本
我國農村幅員遼闊,要實現“農村美、產業興、百姓富、生態優”的綜合效益,應該選擇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區“趕農民上樓”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國鄉村自古以來的田園居住特色。依托田園綜合體,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園特色,又實現現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園綜合體也將成為實現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最佳空間。
田園綜合體將成為農民脫貧的新模式
精準扶貧最重要的是賦予農民及其從事的產業自主“造血”的功能。田園綜合體集聚產業和居住功能,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是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新路徑。各種扶貧政策和資金,可以精準對接到田園綜合體這一“綜合”平臺,釋放更多紅利和效應,讓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讓“三農”有可持續發展支撐,讓農村真正成為“希望的田野”。

田園綜合體將成為鄉村復興夢的新動能
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田園綜合體VS農業特色小鎮
1、兩者都屬于打造理想鄉間田園的時代課題
有助于推動構建城鄉命運共同體。
2、兩者皆以產業為核心
田園綜合體:一個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是一個包含了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加工業、制造、餐飲、酒店、倉儲、保鮮、金融、工商、旅游及房地產等行業的三產融合體和城鄉復合體。
農業特色小鎮:依賴農業特色產業和特色環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態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具有明確的農業產業定位、農業文化內涵、農業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綜合開發項目。

3、兩者皆以體驗為價值
田園綜合體:讓都市人體驗農耕活動和鄉村生活的苦樂與禮俗,陶冶性情,引導人們重新思考生產與消費、城市與鄉村的關系,從而產生符合自然規律的自醒、自律行為。
農業特色小鎮:基于當地的農業產業特色優勢,營造一種區別于都市生活方式的、從土地到餐桌到床頭的原鄉生活方式。
4、兩者皆以生態凈化為原則
田園綜合體:農業與自然密切交織在一起。農田的維持和管理,有利于氣候的穩定、儲存雨水、調節河川流量并防止洪澇,同時形成綠色的空間和景觀。
農業特色小鎮:助力富碳農業,“將工業企業生產的、巨量的、大自然已不能自然消納的二氧化碳,用于農業生產”,強化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
5、兩者皆以鄉村復興再造為目標
田園綜合體:以鄉村復興和再造為目標,通過蓬勃產業吸引各種資源與人才回流鄉村,為鄉村注入新活力,打造城鄉共享的開放型社區。
農業特色小鎮:構建產城一體、農旅雙鏈、區域融合發展的農旅綜合體,構建產城鄉一體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