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僑、華人移居到泰國之后,中國的文化、思想以及生活習慣也滲透到泰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中國特色的建筑也在泰國應運而生,首當其沖的便是中式寺廟建筑。在泰國,曼谷的中式佛寺和廟堂最多,尤以唐人街最為集中。
按照華人區域性的不同,以及宗教信仰的差異,中式寺廟又可分成3類。即:受華人本地信仰影響的寺廟、受道教影響的寺廟、受華僧宗影響的寺廟。泰國的中式寺廟無處不顯示出中國的文化元素。
作為中泰兩國文化思想融合之處的這些寺廟不僅在華僑、華人以及他們的后代中有巨大影響,同時也影響了泰國當地本族人的思想和生活習慣,成為泰國華僑、華人和泰國本族人共同的精神依賴。

泰國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跟西方國家文化接觸之前,就受著亞洲兩種偉大文化,即印度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印度文化被稱為泰國文化之母,中國文化被稱為泰國文化之父。
印度文化是泰國文化之母是因為印度佛教文化在泰國扎根的時間更長,影響更深。印度婆羅門教信仰文化比較集中體現在宮廷王室貴族階層,那么以宗教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則集中融合在最普遍的廣大民眾之間。認同中國文化是泰國文化之父是因為,除了印度文化,在泰國最普遍體現的就是中國文化。因為在泰國,華僑人口眾多,華僑是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他們到哪里,許多中國地方方言、文化思想也隨之而至,并且被廣大泰國本族人接受。在泰國的社會基層影響越來越深廣。
中國文化思想何時傳到泰國,至今,泰國歷史學家、漢學家也還沒有定論。根據中國歷史記載,中泰交往始于漢代,當時主要以經濟貿易為主,但是任何的經濟貿易都帶有一定的文化色彩。約于16世紀開始有華人在泰國聚居。自曼谷王朝拉瑪一世王時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期間中國人移民泰國日趨增多。根據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和漢學家G.WilliamSkinner研究推測,在15世紀之前,泰國已經出現了中國村。這個推測跟段立生教授的觀點一致。段教授在《泰國的中式寺廟的來歷》一書中提到:“大約在阿瑜托耶王朝中期(公元1448-1688年),泰國的中式寺廟隨著華人的移居而逐步出現”。不過至今還沒能證實第一座中式寺廟出現的時間與地點。

華人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為了尋求精神力量、心理寄托,有些華人便把隨身帶來的守護神塑像拿出來讓大家祭拜,祈求他們的平安,如此,使得他們的心理狀態穩定下來。隨著時間的過去,華僑、華人在泰國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為了感謝保佑他們的佛祖與神仙,他們集體捐款修建寺廟,泰國的中式寺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應該說,泰國的中式寺廟是華人宗教信仰、精神依托,文化思想在異國他鄉物質表象的延續和深化。
泰國中式寺廟建筑的中國元素
按照建筑形式分類,可以把在泰國的中式寺廟分為兩大類,即:中式佛寺和中式廟堂。其中,被稱為“廟堂”的建筑還可以分為兩小類,即:廟堂和齋堂。這些建筑的區別是廟堂的規模可大可小,大的可能跟佛寺或齋堂的規模一樣大,小的可能只有一根柱子撐著的一間房,而齋堂和佛寺的建筑規模都很大。稱為“齋堂”就是食齋之地。舉辦祭拜儀式時,不能把葷菜帶進齋堂。之前,有些華僑華人剛到泰國,居無定所時就暫時居住齋堂;有些華人由于家庭遇到困難,他們也會去依靠齋堂,齋堂會幫他們解除食住的困難。不過,住齋堂時他們也會用自己的勞動報答齋堂的收留之恩。等到有一天他們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他們,甚至他們的后代就會回來報答當時齋堂對他們接濟的恩情。
所有的中式寺廟都明顯地體現了中國建筑的風格特色,那就是建筑結構左右對稱。體現了中國古代崇尚的儒教的“中庸”之道,凡事不偏不倚。儒家文化論天文、地理、人道都不離“中和”。天、地、人三者的關系必須以“中和”為標準,即達到所謂“天人合一”的審美標準。

寺廟的屋頂蓋著中式的瓷瓦。一般寺廟屋脊上會建置雙龍戲珠或雙鳳戲牡丹的塑像,龍和牡丹是中國民族圖騰式的標志事物,是華人崇拜的理想偶像和吉祥物。寺廟建筑的裝飾物有中國四大吉祥動物,即龍、鳳凰、麒麟和烏龜。由于它們是中國四大吉祥動物,因此每座中式寺廟都會有它們的塑像或圖片。另外,不少寺廟的墻壁上會出現老虎、白馬、魚、鹿、鳥的圖片。華人把這些動物作為力量、祥瑞、喜樂生動的標志,當作吉祥動物,在中式寺廟,必定供奉以上所列的動物塑像或圖片。除了吉祥動物之外,寺廟的壁畫里會出現許多中國寓意意志、富貴、美好、吉祥的花卉。如松、菊、梅、竹、牡丹、橘等。這些花卉包含著中國人對生活的期望:象征健康長壽、快樂幸福、吉祥富貴、事事大吉。
泰國中式寺廟的建筑色彩也濃厚地、夸張地彰顯著中國的文化思想。泰國的中式寺廟包含了許多中國文化思想內容及形式。無論從建筑外表,建筑本身結構、壁畫、裝飾、色彩以及寺廟內供奉的神像等等,無不顯示了來自中國南部沿海省份華僑華人的思維方式,精神寄托,宗教信仰習俗的特點,無不體現著中國儒家、道教及大乘佛教對華僑華人生活與思想的影響。
華僑華人不但移民泰國,而且還移神泰國——攜帶著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大乘佛教文化在異國他鄉,依賴,繼承祖先的訓導,勤勞節儉,誠信為人開辟他們人生新的天地。他們在泰國建筑寺廟,把寺廟作為自己新家的根,不但在心理上有了保障和愿望的追求,而且寺廟的各派文化因素也強烈地影響了泰國的大眾百姓,得到了泰國人民甚至政府的肯定,從而中式寺廟融進了泰國的多元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