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古村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永寧鄉(xiāng),擁有云南最具特色彝漢結合的獨特古村落景觀,土掌房規(guī)模巨大,歷史悠久,有明代昂土司府遺址,由于昂土司府的存在,使城子成為當時滇東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紅河州是全國唯一以哈尼族、彝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州。清代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大量漢族移民從各地遷來,與彝族原住民共居城子村,終于形成今天城子村彝漢共居、文化相通的獨特格局,2013年城子村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
整個古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飛鳳坡上,面積55.59公頃,東臨龍盤山,西接玉屏、筆架山,北對芙蓉山(又名木榮山),后枕金鼎山,小江河蜿蜒流過。相傳彝族白勺部的先民們選中這里,曾用一棵樹的枝葉搭建了二十四間土掌房,住了二十四家人,于是便長久地居住下來,生生不息。
城子古村大多數的民居建筑,都是采用漢式民居建筑價值建造技術與彝族傳統(tǒng)土筑民居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在外墻及屋頂的建造技術上,采用的是彝族土筑民居的傳統(tǒng)技術,但在建筑平面布局及院內隔墻,開窗及防雨披檐和門頭等得建造上,都是漢式建筑的典型作法。
聰明的城子先民在建造自己的住所的過程中,不斷的吸收外來文化和技術,將它們去粗取精,融會貫通,又將它們運用到住房的建造技術中,以進一步完善民居的使用功能和建造技術,使住所的安全性、舒適性及采光、通風等住房條件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城子村背靠飛鳳山,東臨龍盤山,西接玉屏、筆架山,前有護城河(中大河),萬頃良田鋪陳村前。從村前望去,依山就勢的城子村宛若一頂王冠,而山頂上的昂土司府遺址就是王冠上的明珠。山、水、田、樹與土筑民居共同構成了城子村良好的自然山水景觀,古村的村寨景觀充分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達到了人與自然共生共的和諧境界。
城子古村因自然及歷史的發(fā)展,完整而真實的保存了不同時期建造的民居的不同特點及發(fā)展過程,為民居建筑史的發(fā)展研究提供了一部活教材,堪稱民居建筑文化與建造技術發(fā)展史上的“活化石”。
站在村后山向下俯視,可見村前有朝山、案山,且案山作三臺之形,左右分布日、月二山,即來源于村寨古老相傳,又合風水補氣之說。古村位居中央為厚土,左青龍屬木,右白虎屬金,上朱雀屬火,下玄武屬水。金、木、水、火、土五行齊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相完整。
城子古村是一處集喀斯特自然山水田園風光與少數民族古建筑于一體的勝地。彝族土掌房1000多間,層層疊疊、集中連片、背山面河,全村房屋墻連墻,下一家的屋頂即為上一家的場院,層層而上,直達山頂,極具特色。城子古村的土掌房被譽為瀘西的“布達拉宮”。